朱松林|夜钓秦淮河
2025-08-17 22:3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朱松林  
1
听新闻

夜钓秦淮河

□ 朱松林


  晚饭过后,在露台上给花浇水,远处的树叶在摇曳,些许微风拂面而来。尽管没有晌午那么燥热,但汗珠还是情不自禁地渗出来。出出汗何尝不好呢?

  夏日昼长夜短,加之天气炎热,气压低,很难短时间入睡。“运动是最好的调节剂”,虽然每天中午雷打不动的打两小时乒乓球,但始终没有户外运动那么身临其境,更亲近大自然,因此,野钓秦淮河成了晚间的“必修课”。

  秦淮河连接长江,尤其在三汊河开闸后,秦淮河的鱼类品种和数量与日俱增。长江禁钓,秦淮河则成了钓鱼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和“私家领地”。夜幕下的秦淮河畔,在亮化灯带的映衬下,宛如眨着眼睛的蟠龙游走在河岸两侧。桨声灯影中,载满游客的游船在水波粼粼的河面上穿梭滑行,在水浪的助力下,时缓时急,时起时伏……游客的欢笑声、水波的荡漾声在河面湿润的空气中相互交织,并极速弥散开来,给炎热的夜晚带来一丝清凉和快感。

  钓友们犹如平行线在秦淮河两侧“一字”等距排开,就像事先约定的一样,整齐划一。钓法也应有尽有,路亚、台钓、传统钓、弹钓、锚钓、浮钓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钓法,有的钓法我都闻所未闻,拓展和颠覆了我的认知。我的钓法也与众不同——自创“二八钓法”,兼顾传统钓和台钓的优点,上鱼的几率更高些,所用的饵料则是多年潜心研究的配方,在别人“空军”的时候,我也能满载而归。

  我已有40多年的钓龄,经历过不同需求的钓鱼阶段,从童年的童真玩趣,到学生时期的改善生活,再到如今的消遣娱乐。钓具、钓技和钓法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升级换代。

  农村的孩子哪个不喜欢钓鱼摸虾?与其说我出生在钓鱼“世家”,倒不如说,农村生活贫苦,堤东地区水网发达,沟渠里的鱼虾众多,祖辈和父辈们经常弄鱼摸虾,一来可以改善伙食,二来可以贴补家用。

  8岁时,我开始钓鱼。耳濡目染多年的我早就跃跃欲试,但父亲一直不肯答应,因家中无人陪同照看,不放心我独自钓鱼。没办法,我就央求爷爷,爷爷经不住软磨硬泡,就教了我钓鱼的方法:面粉和软,搓揉上饵,浮子上下颤动,突然上浮时抬竿。爷爷左叮嘱,右强调——一定不能下河玩水,“河里有水獭猫,专吃小孩”。我立马全部答应,只要能钓鱼。

  在太阳的炙烤下,我坐在河边,聚精会神,两眼紧盯浮子的动静。没想到接二连三地上鱼,鱼头不大,全是清一色的小鲫鱼。或许是“新手保护期”,第一次钓鱼,渔获很可观,用咸菜放在饭锅里清炖,那鲜美的味道至今难以忘怀。

  午饭时,父亲看着碗里的鱼,一脸严肃,那种威严让我有些害怕,甚至窒息。那时农村暑假每年都有小孩溺亡,我家农忙任务重,大人们都要忙农活,无暇顾及我。当我为人父后,才体会到当年父亲那种纠结、矛盾和复杂的心理。

  上学后,尤其到安中读高中后,我钓鱼的次数就很少了,但每次回家,都会拿起鱼竿到朱家灶的老梁垛河过过瘾。家里经济困难,有时钓鱼就是改善伙食的最好途径。

  转业地方工作后,自己可以支配和调剂的时间比在部队时更加充裕和灵活了。因此,我重拾“老本行”,钓具也从当初的自己制作升级成了网购的高碳竿(连同配件)。尽管没有了DIY的快乐,但高碳竿的遛鱼手感是自制渔具所体验不到的,尤其遇到大鱼时,高碳竿的优越性就充分彰显出来了。

  而今,我钓鱼已进入调节身心、休闲娱乐的阶段。白天快节奏、高强度、满负荷地工作,有时身心俱疲,晚上钓鱼既是自我调节,也是放松。

  晚饭后稍息片刻,拿着渔具到秦淮河畔,寻个地方开始钓鱼。在意的是休闲和享受,不在意的是渔获多少;在意的是与大自然的亲近,不在意的是精疲力倦。

  诚然,一个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比什么都重要,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标签:钓鱼;秦淮河;晚饭
责编:滕方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