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河|梵音悠扬
2025-07-27 21:5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刘香河  
1
听新闻

梵音悠扬

□ 刘香河

 

  千年之前的那个霜夜,姑苏城外的枫桥镇,冷凝着一层清凉的月色。那个名叫张继的诗人,用一杆船篙拨开暮色,搅碎了水中颤抖的渔火。那些在安史之乱中碎裂的功名,随着江流沉入黑暗深处。寒山寺的钟声,穿透时空而来,将流浪的灵魂缝合进二十八字凝成的琥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此,江南的秋夜便总带着半阕未吟完的愁绪。

  说到枫桥,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其编纂的《吴郡志》中曾有这样的记述:“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据说,张继当年夜泊枫桥,是因为仕途遭难,亡命天涯,才沦落至此。也许正是有如此背景,在秋霜满天的夜晚,诗人的心绪才会倍感落寞,眼中的秋夜才会更加萧瑟。就在这万般无奈的境遇中,寒山寺的钟声响起,无边的黑暗、万般的愁绪,一下子被打破。诗人的内心,在悠扬的梵音里,得到稍许宽慰。一首流芳千古的诗篇由此诞生。

  寒山寺的寺院内,寒山与拾得的问答,有如两片银杏叶,乃在禅宗的清风中,簌簌作响。“退思明德”与“不二法门”,构建起了儒佛两家智慧的双螺旋。当俞樾在光绪年间重写诗碑,墨迹里沉淀的不仅是文徵明的笔锋,更是历代文人在此寻找精神渡口的集体乡愁。

  在上个世纪的后二十年里,我曾数次拜访过寒山寺。这座寺庙,有着佛寺所应有的一切陈设与规制,天王殿、大雄宝殿,凡此等等。可寒山寺吸引我的不是这些,而是那小巧典雅的钟楼,是那钟楼上传出来的嘹亮而悠扬的钟声。尽管现存于钟楼的古钟,不再是张继诗中所咏之钟,但这并不影响我借钟声而发思古之幽情。

  寒山寺的“诗韵钟声”铸就了寒山寺。这绵延了一千多年的钟声,在秋天的夜空里显得格外雄浑而响亮,“试看脱胎成器后,一声敲下满天霜”。

  有谁知道,这钟声里仍栖息着张继的叹息。某次夜半,我撞见日本游客跪拜于钟前,叹息便从钟楼檐角上的风铃声中传出,他们颈脖间的佛珠,竟也瞬间晃动,似有感应。

  听说,每逢除夕来寒山寺听钟声,已成时尚。“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或许是现实生活的喧嚣与烦躁,才使人们赋予了原本孤寂苍凉的寒山寺钟声新的内涵,寄托着人们向往平安、祈求幸福的质朴愿望。想来,这与寒山、拾得的佛家精神倒是相融的。不知寒山、拾得两位大师的在天之灵,是否略感欣慰呢?

  “风流张继忆当年,一夜留题百世传。”谁承想,千年之后,竟有人借张继之诗意,改写出一首通俗歌曲《涛声依旧》,风靡一时,传唱颇广。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一时间激起了多少青春不再来的美好回忆,又让多少少男少女心中情波荡漾、春心摇曳。

  枫桥边的红叶,渔舟上的灯火,都因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不复存在矣。唯有罗聘的墨竹,仍在碑廊深处摇曳;文徵明的碑诗,依旧散发着醉人的墨香。

  当暮鼓响起,钟声漫过石阶,我仰头望向寺庙上方的天空,一群白鸽拍打着翅膀,盘旋而翔。白鸽消失处,闪烁起点点星光。

标签:寒山寺;钟声;山寺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