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江林|古山问道:左古山中国画展的艺术之旅与文化担当
2025-04-28 12:3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孙江林  
1
听新闻

孙江林接受江南时报记者采访

  2025 年 4 月 25 日下午 3 点,一场艺术盛宴 —— “古山松·问道心”左古山中国画展暨新闻发布会在南京新华全媒体艺术馆盛大开幕。在接到邀请之初,我心中满是犹豫。就在这时,电话铃声响起,来电的正是左古山。他满怀热情地说道:“书记,我的画展即将在大阪世博会展出,这次先在国内进行预展。我本科毕业于南师大,研究生师从吴为山老师,是南大的研究生。南师大届时会来一位副校长,希望您能代表南大出席,我给您准备好了席位卡。” 我赶忙回应:“我现在已经退休了,而且对艺术也知之甚少,就是个普通的‘吃瓜群众’,去了恐怕也只能看个热闹,品不出什么门道。” 然而,架不住古山的盛情相邀,我最终还是决定前往参会。

  开幕式当天,我落座后便注意到,一张《江南时报》摆放桌前,上面用一整个版面介绍了左古山的画作。

  随后现场嘉宾们依次致辞。他们之中,有南京博物院原党委书记、江苏省群文化学会书画研究院院长嵇亚林,他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左古山的艺术成就给予学术评价;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岳嵩,代表母校表达了对左古山的殷切期望与支持;江南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新华文投总经理管云林,从媒体和文化的角度,阐述了此次画展的重要意义;2025 大阪世博 INETX 国际展会组委会主席碗国省,介绍了画展与大阪世博会的紧密联系,强调了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世博会馆长联合会全球副主席王慧,分享了国际艺术展览的趋势与见解;北京友好传承文化基金会理事长姚世洪,表达了对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坚定决心;江苏省国画院原副院长崔见,从专业的艺术视角,对左古山的画作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画展的主人左古山先生发表了诚挚的答谢辞。

《罗汉有真身》46×69cm 2025年 左古山 绘

  左古山先生讲述到自己创作的灵感来源:一次黄山之行,让他被黄山古松深深震撼。他感悟到,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传承的坚韧、顽强等精神,不正与松树的精神相契合吗?“友谊如松”“寿比南山松”“基业长青”等美好寓意都深入人心。从此,他开始专注于画松,在松的身上求索问道,并将儒、道、佛的文化思考融入其中。本次展览精心呈现的 69 幅作品,便是他这一探索历程的阶段性总结。其中,“古山松” 作品有 54 幅,人物、山水与花鸟作品各 5 幅。这些作品以松为媒介,寄托了他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刻思考;人物作品延续了传统造像的庄严气象;山水与花鸟作品,则展现了他对自然万物充满诗意的观照。他满怀期待地表示:“世博会是文明互鉴的殿堂,‘古山松’的展出,是以东方美学的独特语言,参与构建‘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生态。正如中国馆‘中华书简’所寓意的文明长卷,我希望通过松的意象,让世界看到一种既根植于传统、又面向未来的中国艺术表达,从而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开幕仪式结束后,怀着满心的期待,我开始近距离感受左古山先生画作的独特魅力。环顾四周,仿佛自己置身于一片充满神韵、蕴含哲思的松涛林海之中,完全被画作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这里的画作有松林、人物,动静结合,具象与抽象交织,但所有的呈现都并非简单的现象复制,而是经过画家深度思考过滤后,凝练出的 “坚韧、顽强,淡定、从容” 等精神内核。

  我怀着好奇与敬畏之心,走近几幅作品,以我这个门外汉的视角,细细品读它们给我的直观观感。

  《醉卧松风》这幅作品,画面的主体是一棵松树,其造型独特,主杆挺拔向上,旁枝临崖伸展,松针繁茂密集,尽显苍劲稳健的姿态。画家通过细腻的笔墨勾勒,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在。树下有一人醉卧,仿佛与松风融为一体,营造出闲适、悠然的意境,让人不禁心生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从构图上看,松树占据了主要位置,疏密安排得当,使得整个画面在视觉上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感。

《醉卧松风》46×69cm 2025年 左古山 绘

  《董巨江南山》展现的是江南山水的独特风貌。画家运用传统山水画技法,巧妙地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生动地表现出山峦的起伏和树木的层次。画面中,群山连绵不绝,树木郁郁葱葱,近景与远景过渡自然流畅,留白之处仿佛有云雾缭绕,为山水增添了几分空灵之感。题字与画面相得益彰,既体现了画家对传统山水画风格的传承,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元素,整体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江南山水意境。再看左下角,有一人席地而坐,手端酒杯,回首遥望,那意境含蓄而富有韵味,引人无限遐想。

  《倚杖问松》中,画里的人物倚杖站在松间,松树姿态纵横,枝干交错,松树的主体部分隐于画外,用局部表达整体,表现其强大的生命力。画家通过对人物神态和松树形态的细致刻画,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对话、思考的氛围。在笔墨运用上,生动地展现出松树的质感和立体感,人物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却神态可感,二者相互映衬,深刻地体现了画家对人文与自然主题的深度挖掘,整个画面充满了古朴的韵味与哲学思考。

  在欣赏画作的间隙,我在会场遇到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一番交谈后,我惊喜地发现其中一位竟是左古山的父亲。于是,我们便聊起了左古山的绘画成长之路。

  我好奇地问:“左古山从小就爱画画吧?”

  老人满脸笑容,高兴地回答:“对呀,小时候他就喜欢到处乱画。我那时候怕影响他学习成绩,没少批评他,还想把他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后来有一位老师劝我,说孩子有兴趣就应该鼓励。听了老师的话,我就不再阻拦他了。”

  我笑着回应:“要是再阻拦,中国可就少了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了。”

  老人听后,哈哈大笑起来。

《慧眼识破红尘梦》46×69cm 2025年 左古山 绘

  左古山的父亲已 83 岁高龄,戴着一副眼镜,身体健朗,精神矍铄。他是从老家淮阴专程赶来参加儿子画展开幕式的,晚上还要赶回去。老人毕业于南师大外文系,而左古山毕业于南师大艺术系,虽然父子俩毕业时间间隔很久,但都是南师大的校友。

  老人最后的几句话,让我不禁思考起教育的本质。一个人有兴趣爱好,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像左古山先生临松问道一样,收获如今的成就似乎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衷心祝愿左古山先生在大阪世博会的展出中,能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期待他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地 “问道”,为我们带来更多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让中国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原党委书记)

标签:画画;师大;松树
责编:徐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