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宇|走亲戚
2025-02-23 22:1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包宇  
1
听新闻

走亲戚

□ 包宇

 

  谚曰: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过年。小孩过年,吃穿用玩等皆有人管;大人过年,日子紧巴巴的,钱从何来?不过是牙缝里抠,手头上紧。过年时钱串泼天乱撒,岂能不怕?怕也没用,年还要过,钱还要撒。那就是拜年。

  拜年分年前和年后,一般,年前拜领导尊长,叫送礼;年后拜伯舅姑姨等,叫走亲戚。

  年少家贫,父母皆是三等三社员,无领导可拜,无礼可送。只是在自己参加工作后,战战兢兢地抱着饭碗,方才给有关人等送些人事,不过此乃后话,放过不表。

  且说初二一大早,人们走亲戚,拜年。可惜我生得迟,没有见过爷爷、奶奶、姥娘、外爷,主要亲戚姑姨舅,公亲姑奶奶、表叔。年幼的我性格内向,不喜欢出门,人称“家鸭子”。走亲戚的活儿多是大哥、二哥做。大哥骑车带着妹妹去拜舅舅,二哥去拜姑父,姐姐帮母亲做饭,我守家。

  走亲趁早,叫拜早年,最早登门的必是贵客。多是嫁女回门,也有姑姨舅表兄弟互拜等。带的礼物多是三刀子、羊角蜜、条酥等,用纸包了,贴张红纸,系上草绳。果子一斤封装,红包袱皮四、六、八包好,另外丸子、馒头、包子收拾一个箢子。或推土车,或拉平板车,车上带着小孩子,成群结队,车轮交错。自行车很少有,倘若遇到一个骑车的,如同今天的宝马。我家有辆自行车,大金鹿牌,全村唯一。那是父母几年来织布纺棉挣下的一项重大家当。

  母亲实在,打发孩子去走亲戚,除带果、糖之类的必要礼品外,馒头、丸子、酥藕炸鱼收拾一个箢子。这叫实惠送礼。不像有些人家,拿四斤果子,带着孩子去拜年,吃喝一顿,人家回二斤,孩子得三五毛钱的压岁钱。

  再说待客,公亲表叔来拜年,伯、仲、叔、季,凡成家者皆有礼份。母亲是居家长嫂,自然张罗着烧火、烫酒、炒菜、馏馍,二叔叔、三婶子两家陪客热情,围着亲戚嘘寒问暖,家长里短说个不休,就是不见起身,直到饭菜上桌了才说:“跟俺到前面去吧。”起身要走。父亲自然会说:“你还费那个火弄啥,全家都来吧。”“啊,那多不好意思。”表叔忙说。“正好热闹。”酒足饭饱,二叔慷慨激昂地说,“下次到我家坐坐。”“俺家穷,别让穷气扑着你这个富户呀。”三婶撒娇卖乖。“哪里哪里,一定一定。”表叔应接不暇。事后,父亲喟然叹曰:客来客去客搅用,搭了油盐搭柴火。

  开饭了,男人在堂屋喝酒,女人、孩子不上大桌,只在锅屋里支起案板吃大桌上退下的菜。

  父亲、姑父、姨父等宾主坐定,酒是老白干、莲花泉还是散酒,亦不分明。用褐色的陶壶筛了,热热地喝,几杯热酒下肚,气氛活跃起来,各自说起祝酒的话。

  首先夸赞我的父母能干。原来母亲长姨12岁,姥娘、外爷去世后,老姐效母,姨父一家一直对母亲尊敬有加。父母两人带着孩子吃苦耐劳,省吃俭用,成为村里少有的富户,那辆“大金鹿”便是力证。姑父自然亦为这样的内弟而自豪。姨父提议,姑父响应,大家齐敬父亲。接着是姑父,自从做了护林员眼界大开,大家为此喝一杯。然后是姨父,红色家庭,侄子入伍,儿子上高中,皆保送,大家举杯祝贺。

  饭毕,该客去主安了。此时,收礼回礼必然有一番拉扯。姐妹俩为那两包果子,推搡不休,一个要回礼,一个不让,往来几次,草纸包撕破,哗啦一声,果子散落一地。我和妹妹哪顾沾上泥污,急忙捡来就吃,那外甜内酥的感觉特别好。

标签:姑父;拜年;姨父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