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春水满江南,三月多芳草。2月20日,来自全国各地书画界人士杨顺龙、谭卓、高卓敏、朱桂琴、丁正和等拨冗莅临扬州,在迎宾画廊参加由扬州瘦西湖旅游度假投资管理集团、扬州市国画院、扬州市美术馆主办的题为《问道》杨麟山水画作品展。
现场研讨交流气氛热烈,与会嘉宾认为,杨麟的绘画艺术以南北融合的山水风格为核心,既扎根于扬州深厚的文化传统,又通过创新拓展了国画的表达维度。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自然的摹写,更是对文化精神与时代审美的深刻诠释,体现了扬州画派“继承与创新并重”的艺术特质。作为扬州国画院院长,杨麟在任期间推动画院成为江苏画坛的中坚力量。他注重人才培养,倡导学术交流,使扬州画院的山水、花鸟、人物画整体实力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仅次于南京,成为全国瞩目的艺术群体。他的个人创作风格也影响了后辈画家,促进了扬州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发展。
首先,杨麟作为扬州市国画院的重要画家及前院长,绘画艺术具有融贯南北的山水画风格。其山水画以“浑茫”为美学追求,融合南北画派的精髓。他既汲取北方山水的雄浑苍劲,又融入江南水墨的温润灵动,形成了独特的“浑茫”意境。其作品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深刻观察与提炼,通过笔墨的虚实结合,营造出幽深静谧的画面氛围。例如,《融贯南北写浑茫》一文提到其画作“景幽境深,妙契自然”,展现了他在南北风格融合上的探索。
其次,体现了深厚的传统根基与创新意识。作为扬州国画院的代表画家,杨麟深受扬州画派传统影响,注重笔墨的传承与创新。他不仅继承了中国画“道艺合一”的艺术精神,强调“以画载道”的文人传统,还在技法上尝试将工笔与写意结合。例如,他借鉴海派绘画的妍丽色彩,同时在山水构图中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形成工细与泼墨并重的表现手法。
第三,彰显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杨麟的创作常以自然山水为载体,融入人文哲思。他的作品不仅追求形似,更注重意境与气韵的表达,体现了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核心理念。例如,其画展“问道”以山水为媒介,探索自然与人文精神的对话,展现了画家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思考。
在展览现场,大家感受到了杨麟作品的“山川个性,风物情韵”。杨麟的山水画淋漓尽致,诗意盎然。在艺术的浩渺星河中,总有一些作品能瞬间抓住人心,参观《问道》楊麟先生的山水画展,便是如此感受。杨先生坦言,办此画展,不搞开幕式,不搞闭幕式,不印宣传单,不请领导站台,一切以作品来说话。
这是当下书画展中的一股清流,体现了画家的自信和底气,体现了画家的傲骨和力量,这样的不媚俗,在眼下的艺术界是少有的,让人敬佩!
展卷而观,只见那山水间涌动着雄浑之气,仿佛能听见岁月的风在山峦间呼啸。每一处皴法,都似是杨先生以岁月为笔,饱蘸沧桑与阅历的精心勾勒。峰峦巍峨,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有的似巨人沉稳伫立,尽显山河的磅礴气势。
画面布局精妙,疏密得当,既有高山大川的壮美,又有溪流潺潺的灵动。墨色运用更是一绝,浓淡相宜,层次丰富,将山水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一抹浓重的墨色,似是沉积了岁月的厚重;那淡淡的留白,又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宛如云雾缭绕,神秘而美妙。
杨先生的笔触老辣而精湛,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与情感。他以娴熟的技法,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感悟完美融合,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水间的宁静与悠远。
这些山水画,不仅仅是一幅作品,更是杨先生一生艺术追求的结晶,是岁月沉淀后的精彩绽放,值得细细品味,久久珍藏。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至3月1日。
杨麟,扬州市国画院原院长,字可石,1941年生。甘肃省兰州市人,汉族,一级美术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江苏省扬州市国画院任职,扬州市美协原主席,作品先后参加第七届、第八届中国美术展,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作品被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当代中国美术家》等词典和辞书,出版有《杨麟作品集》《杨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