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正安:丹青绘世界 写意塑精神
2025-01-13 16:4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衡正安  
1
听新闻

  我和潘先生认识多年了,承蒙他的厚爱有关他的活动、新作品的发布等,都第一时间转发给我或告知我,因为我于绘画懂得不多,所以,与他在绘画艺术上的交往不多,也没有太多的见面和交流,不过,他的绘画风格和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还是让我为之心动,也为之高兴。他的作品以往多在手机上看得多,今天看了展览有了直观的认识,感受也更深了,现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从总体精神和物质载体上来看都是向内的,与西方文化向外求有着本质的差异和取向的不同。中国哲学思想表现为向心而归,在艺术上强调“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书画上追求笔墨以简驭繁的写意性。然而,在绘画历史上始终还有另外一条线与这一精神不太一样,而并存发展。自汉始,一条线是汉、唐、宋、明、清、现代;另一条线为汉、魏晋、五代、元、明、清、现代,前者继承了中国先秦时期的丹青彩墨传统,后者发展成了文人写意的水墨精神。

  从表面上看,当前绘画界多以工笔画为主,似乎是继承了丹青彩墨一路,而后者几乎难见成功之作,所以才有靳尚谊先生前不久发出的感慨:中国传统写意画到哪里去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长期以来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以素描为基础的工笔画成为当代中国画的主流;另一个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断层,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传统写意画特别是大写意画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后人难以逾越,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如倪瓒、徐渭和八大,笔墨之简、境界之高,几乎抛弃了眼耳鼻舌身,直达意会,与心性相通,达到了道禅的至高境界。然而,另外一条路在近现代以来也出现过一个高峰,如张大千、林风眠、黄宾虹等走的是唐、宋之路,他们的成功是基于传统的功力深厚和对传统笔墨的理解,我们应该知道,不管是丹青彩墨还是文人水墨,都是写意精神贯穿其中,这是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探讨潘高鹏先生的绘画就有依据,也能道出他的价值和意义来。

  我认为潘先生的绘画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走在了丹青彩墨一路。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知道,潘先生的绘画风格走的是唐以前的一路,是以彩墨和造型为基础,他用色大胆、鲜明而沉厚,主要以绿色、蓝色、黄色和红色为主,也用黑色和留白,特别是表现江南水乡的山水,用色更加大胆、浓郁,营造出江南秀美景色和富庶灿烂的境界,其中表现出的一种明快、透亮的审美效果,在所有作品中都有彰显,形成其独有的色彩风格。

  二是写意精神的彰显。

  我们知道,中国绘画从起源上就和西方绘画有着本质的差异,在早期的绘画如陶器、岩画和绢帛等载体上,已看出一种写意的倾向和追求精神意象的情趣,这是总体中国艺术精神的最大特色之一。作者在传统绘画高远、平远和深远的构图方法上,采用独特的俯远法,使画面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和一览众山小的胸襟。在这种构图的基础上,用书法的笔法“逸笔草草”地勾勒出自然的物象,不管是山水、河流、草地还是房舍花鸟,都呈现出一种写意的精神,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山河田野间,将自然的景物与胸中的意向高度结合,画面流淌着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意境。这种精神是不需要阐释的,也不需要深悟的,他是扑面而来,满眼春光的。这种大气象、大胸襟、大学识加上书法的用笔,才是中国写意画的精髓,与作品的大小无关,更不是以荒率代替写意。

  三是东西方艺术的交融。

  我们说了东西方艺术精神在审美取向上有着本质的差异,一个是以科学精神为底层逻辑,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以数学为基础,在天文学和物理学等主要学科的引领性,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种向外追求的思想精神,这一精神也深深地影响到艺术创作。这种向外性表现出不断地创新,甚至猎奇,在材料和工具上也无所不用其极,在色彩上的追求也是和科学思想不可分割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潘先生的绘画在用色上明显受到西方绘画色彩的影响,如西方画家莫奈、梵高等绘画中变化的色彩,以及光影色彩的过度,以及浓淡、深浅的转换,使画面饱和度增加,充满着立体感和空间感。还有冷暖色调的运用,与个人情感的表达紧密的结合,等等这些,在传统的绘画用色中都很少见到,这却成为潘先生绘画作品最大的亮点。

  让我想不到的是他的书法还写的这么好,表现出深厚的碑帖功底,特别是书法结构和枯笔的运用,是作为画家独特造型能力和对书法笔墨的深厚理解。完全不像现在有些画家,口口声声说书法用笔,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书法水平还没有入门,只是口头上的人云亦云罢了。

  潘先生的绘画在当代绘画界具有典型的现代意义,对其研究和评价为当代绘画的继承和创新有着深刻的思想启迪。希望更多的评论家对其关注和研究,阐述不同的观点,推进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和发展。(衡正安在潘高鹏书画艺术回顾展研讨会上的致辞)

 

  潘高鹏部分展出作品

  《湖光掠影》 143cm×70cm

  《金色水乡》45cm×25cm

  《宋人诗意图》 71cm×137cm

  (本文作者衡正安:第十一届全国文代会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委宣传部首批紫金文化艺术英才。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秘书长。现工作于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文艺评论、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九届中国文艺评论奖,第二届江苏文艺评论奖,首届江苏紫金文艺评论奖等。)

标签:
责编:邓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