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剑明|心有蕙兰香
2025-01-01 15:4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胡剑明  
1
听新闻

  2024年12月28日,仲老师走了,她82岁,虽然平时看上去身体还行,但还是悄然走了。

  早在两年前的一天,我去书店购书,巧遇仲老师,她是我的同事,也是南京警界的一位“人民教师”,敬业且为人之好,一直受到大家的尊敬。记得,在20多年前,作为学生的我,曾写过她,因为她是南京市公安局唯一的一位一生都“与书有缘”的人。

  仲老师196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分配在南京宁海中学教书,文革中下放到浦口中学教书。1982年正是我兵役服员入警的那一年,她被调入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那时候,正是国家提倡对在职民警“文化再培训”的热潮期,后来许多年,成人学历教育、大专函授教育……又是岗前培训与辅导,仲老师热心教学又辅导,一直身在公安教学的岗位上,不言苦累,无怨无悔……退休后,她又受邀留在市局图书室,管理图书借阅有年。所以我说,仲老师是“与书有缘的人”。

  我初识仲老师,是在市公安局教员办(南京江北泰山新村)教学点,因为我是一名学员。只见她,每天都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课堂讲课,还要批改学员的课堂作业。当时我无法想象,在交通工具单一(公交车)的年代,一个弱女子,总是一大早就从城里赶往20多公里外的情形。仲老师备课细致,讲课深人浅出,容易被学员领会接受。那种对事业的虔诚,以师为范,让人感到即使不能“天天向上”,也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对不起老师。

  那时的在职教育,有初中班、中专班、大专班、学历班。几个教学点,学员多,教师少。仲老师分身有术,总是赶场子讲课、辅导,批改作业,组织考试,阅卷评分,管理学籍;学期结束时,仅给学员写鉴定,最后还要一个个电话通知学员,这一连串的工作,足以让她必得熬夜打更……光阴飞渡,从她手下一批批学员,学到了知识,一批批民警在工作之余,获得了正规的学历。在这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仲老师积累着经验,也积累着辛劳,增添着快乐,也增添着白发。

  有一天,仲老师光荣退休了。这是一个法定的退休年龄。由于组织上的信任,退下后的她,“转岗”到了市局图书馆,整理馆舍,添置新书、登记造册、为借阅的民警写新书简介,倡导大家写读后感,加以点评指导,等等。我说她是“继续与书打交道”,教书育人的亊,总是给她以快乐。退休前、后,仲老师初心不改,服务民警的热心没有变,事业初心没有变,这才使得广大民警,在工作之余,面对整齐的书架,面对内容丰富的图书、资料时,多出一份清晰,更多出一份感动……

  有一首歌,由黄诗佳作词的《师恩》:一棵长满桃李鲜花的树,留下了忠实的守望。汗水为土壤,丹心为芬芳。在知识的纸张上,蕴藏着求知的力量。老师怀抱着碧波荡漾,树上有着鸟儿鸣唱。当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太阳,愿回报温情脉脉的阳光。——“诲人不倦为育才,一支粉笔写春秋”,对事业之爱,对学生之爱,这当然是学生之幸,也是老师品德的荣光,也是公安工作不同岗位上,平凡中的不平凡。

  仲老师身着警服,从教40年,从警30多年,在全市范围内,几乎没有民警不知道“仲老师”,她像一个符号,被一茬一茬的民警喊了几十年,却少有人知道她的大名叫“仲纪兰”——至少学生我,当初是如此粗心的。“仲纪兰”这三个字,在汉语字典里是这样演绎的:仲,不是老大的意思;纪,不是记功的记;兰,却是兰花的兰。

  仲老师过去给学生写评语,总是鼓励与褒奖,几十年后的今天,学生也给仲老师也写一条评语:人有书生气,心有蕙兰香。走过几十载,心意在课堂。谨以此文缅怀恩师。

标签:蕙兰;老师;学员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