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与黄河一样是中国的母亲河。她们同出青藏高原,一源分流,纵横捭阖,南北分峙,终归大洋。黄河蜿蜒曲折,桀骜不驯,在北中国辗转腾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其入海多经变化,南北摆动,形塑中国山川,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纽带。长江向南向东,咆哮如雷,削山成峰,三峡峭立之后,星垂平野阔,大江流日夜,阔大的长三角终成富庶膏腴之地,后来居上,衣被华夏,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板块,不可或缺。长江与黄河,雄浑博大,各有千秋,攸关国运,包孕苍生。一衣带水的东瀛日裔年轻导演竹内亮沿袭其前辈热心瞩目长江的传统,以纪录片的形式重走长江,十年比对,清楚明白,朴素自然,有人物,有故事,生动活泼,画面亮眼,颇值一看。
长江奔腾不息,故事多多,她是历史,更是现实,如何说长江,文本多多,切口不一。竹内亮删繁就简,不故弄玄虚,不玩夸张噱头,按照纪录片的严格规范,开门见山,切入长江十年的时空对照,既有山川形胜滔滔水流的比较,更有长江之上大桥大坝的巨变沧桑,三峡大坝的巍峨耸立,轮船过坝的动魄惊心,奉节古城成为水中孤岛的物换星移,乌东德水电站建成之后的人众迁移,当然还有长江两岸的城市繁华乃至长江上中下游的巨大差异,通过诚实的镜头,还有中日文切换自如的旁白与导演的出境,让观众在领略山河壮美的同时,也切实感受到长江的水更清澈了,不搞大开发,只搞大保护,不是空洞的口号号召而是具体有力已见成效的切实行动。
竹内亮《再会长江》以十年后的重走长江讲述大致有六人在长江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十年变化,不枝不曼,不惊不乍,直截了当,堪称一大亮点。船老大江上行走,十年匆匆,弹指一挥间,头发渐稀,容颜已改,而船舱物理场景已经大大变化,行走江上的人员年龄结构也在日益看涨,是一种现实,也不好说是无奈。山城重庆的棒棒军素负盛名,伴随着时代潮汐历史嬗变,年逾七旬的蒋老汉仍旧是棒棒军中的一员,竹内亮让蒋老汉讲述自己的甘苦,也展示他在艰辛搬运过程中遭遇的不公受到的委屈,更有他面对重庆朝天门江水的确清澈透明远非昔日可比的惊人变化,从细微之处凸显长江保护的生动成效。竹内亮执意要到长江源头拍摄第一滴水,车陷泥泞,荒原夜寒,在此他们邂逅了藏族小伙索南丹真等人,一路攀谈,通畅交流,揭示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展示他们对这方土地的挚爱,不事雕琢,原汁原味,令人难忘。竹内亮把镜头对准这三个人物,以这样的人间故事来展示长江,细腻生动,扣人心弦。
如果说男人的故事透出沧桑与硬朗,不乏刚毅与坚韧,而女性的故事也许更为令人动容与唏嘘,让人回味与感喟。甄甄是被反复诉说甚至不无猎奇的泸沽湖的女人,她的“走婚”已经远非当年的母系社会的模样,面对镜头,甄甄坦然大方,侃侃而谈,自信满满。杨芹会这一女孩子在十年前还是课堂内的小女孩,青涩,开朗,怀揣梦想,要成为女兵。竹内亮十年之后再来寻访,杨芹会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在远方打工,茹苦含辛,自立自强。她通过手机视频与竹内亮对话,虽然有遗憾与不甘,但也坦然面对生活,认真而努力地坚韧打拼相夫教子。最为人瞩目而称道的是仁青茨姆这一藏族女孩,十年之前的她,怀抱小绵羊,以与游客合影拍照而赚些费用以补家用。她应邀与“冬冬哥”还有竹内亮有了大胆的上海之行,一切的一切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竹内亮还特别注意到网络、视频、抖音对此处所谓香格里拉地域内的巨大影响。茨姆经过十年淬炼,已经非复吴下阿蒙,她居然斥资数百万,开启了远非小打小闹的民宿生意,楼房壮观,鹤立鸡群。面对竹内亮的镜头,她成熟、自信,艰难的特殊阶段已经过去,她对自己的未来还有自己家庭的未来充满自信。竹内亮有一表现茨姆写给“冬冬哥”的书信,表达着一个藏族女孩的大胆追求、坚韧从容、勇气凛凛,令人动容。
有一何伟写过《江城》,是聚焦涪陵,一度成为畅销书;有一比尔·彼特,行走黄河,写出《黄河之旅》,也曾引人注目。竹内亮十年之前曾拍《长江天地大纪行》,他意犹未尽,觉得还有创作冲动,还有话要说,也不必大费周章,更无需巨大投入,这就有了《再会长江》。十年为期,不算漫长,却也有别于时光短暂,人的一生,又有几个十年为期?十年再会,长江奔流如斯,也真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