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即将到来,我深深缅怀我们支部的老党员。
多年来,有数十位老首长曾先后在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与我们同在一个党小组里学习讨论、汇报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小组的监督。
他们既是首长,也是久经考验的老党员。他们不但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为国为民立下了卓著的功勋,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锻炼出坚强的党性,信念如磐、历久弥坚,坚持原则、求真务实,夙夜在公、鞠躬尽瘁,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始终坚持传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永远是我们学习和追随的楷模和榜样。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这些老党员、老首长许多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浩然风范和光辉形象仍然活在我们心中,时时感染鞭策着我们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坚强党性,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向守志同志1977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党支部人防处党小组参加组织生活,共三十八年时间。
1977年9月向司令员从军委第二炮兵司令员调往南京军区任副司令员。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调动。“二炮”成立于1966年7月,由于“文革”影响,二炮的领导班子迟迟未能组成。直至1967年7月,经毛主席批准,中央军委任命向守志同志为二炮首任司令员。但是这个命令也迟迟没宣布,向守志在尚未到任的情况下,就被作为“军内走资派”打倒,辗转关押在多个农场,强制劳动长达五年的时间,1975年8月才劫后重出,再次担任二炮司令员。然而,这次重新上任又遇上风云变幻的重要历史关头,“四人帮”的迫害和政治谣言构陷使向司令员又一次受到伤害。回忆这段历史时,他曾深为感慨地记述:“导弹部队留给我太多的记忆,有自豪的,有甜蜜的,有辛酸的,甚至也有苦涩的。一切过程都是历史,我一样十分珍惜这段历史。”
在这种情况下,向司令员坚定不移地相信历史是公正的,毫不动摇地听党的话跟党走,担负起新的责任,开始了新的征程。1977年9月26日,他被告知改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后,9月29日即前往南京军区报到,全身心投入到南京军区的工作。10月10日去舟山组织召开“军区岛屿战备工作会议”。对军区党委交给他负责的作战工作以及人防、交通战备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改革创新,很快打开局面,取得显著成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得到了恢复和发扬。中央军委于1982年10月,任命向守志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88年9月,军队实行新的军衔制,他被首批授予上将军衔。
20世纪80年代,是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根据新的国际战略格局,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判断,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战略性转变。从临战准备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走精兵之路,进行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根本建设,增强军队在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为适应战略性转变,1985年6月,中央军委确定改革体制、精简整编,开始百万大裁军。这个震惊中外的重大决策,既表明了我军实施战略性转变的坚强决心,也是对全军部队的一次严峻考验。
中央军委确定,南京、福州两大军区合并整编,部队精简三分之一、撤销两个军和若干师、旅、团部队以及上百个保障单位,保留下来的单位要进行体制编制调整,领导班子、指挥关系、任务部署、保障体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工作同时展开,各个方面都必须调整理顺。中央军委确定,两大军区合并后,向守志同志担任新的南京军区司令员,并任军区党委书记。他深深感受到使命的庄严神圣和任务的艰巨复杂。过往的战斗历程中,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胜利,去千方百计地扩大部队和巩固部队,不断地把地方部队上升为主力部队;而这一次,是一些久经战火考验、长期精心建设的老部队必须裁撤!留谁?撤谁?着实难割难舍。围绕着精简整编一系列的重大问题,他在心中反复酝酿思考着。
1985年6月6日,合并后的新的南京军区党委组成,在向守志同志的主持下召开常委会,深入研究军区部队精简整编的重大问题。这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老中青结合的新班子,每个人都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谈认识、提建议,思想统一、思路清晰。他在总结归纳、集中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明确要求南京军区各级党委和全区干部要发扬“四种精神”、践行“八字方针”,即:“严肃认真、高度负责,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模范带头、严于律己,多干实事、注重务实”,“信任、友谊、谅解、支持”。常委会统一的共同思想认识和工作指导方针,正确引导和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整编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后来在机关和部队中久久传扬。
两大军区机关合并整编,新机关每个部、处都要有福州军区的干部,许多部、处领导都要由福州军区来的干部担任。两个军区的干部部长反复考察研究后,名单最后呈报到了向司令员的案头。他边看边想,感到福州来的同志任副职多了,随即批示:“不能都姓副”。于是,干部部门再斟酌调整,又在部、处领导中增加了十多名正职。最后确定的方案,福州军区机关调往合并整编后的南京军区机关的有二百多名干部。大家切实感受到军区党委首长的真诚关爱,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满怀信心和喜悦地投入南京军区机关的工作。
合心才能合力,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是搞好整编的决定因素。向司令员带领军区党委一班人始终以宽阔的胸怀、真诚的感情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领导和指引合并整编工作,使两大军区的机关、部队真正做到了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作风上和感情上合在了一起,为开创军区部队建设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万大裁军”落下帷幕,两大军区合并整编后,新的南京军区担负起六千七百多公里海岸线的海防,以及东海、东南沿海等战略战役方向的作战任务,在贯彻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强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准备的进程中,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历史重任。
向司令员是身经百战的开国将军,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严酷考验,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他对战区当面的海防斗争和海防建设,以及提高军区部队的作战能力,随时准备完成军事斗争任务,始终保持强烈的使命感和敏锐深邃的战略思考,从战区担负的战略任务的高度,就很多影响深远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根据他的指示,军区作战部组织机关相关部门和战区海、空军机关有关人员,对当面情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就台海形势可能的变化发展趋势,战区应对危机的基本对策和作战构想,军区部队加强作战准备的主要措施提出了建议。军区党委常委研究通过这个设想建议后,向司令员指示专送上呈,军委首长和总部机关对以上设想和建议充分肯定,并要求按此设想部署有关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回顾这段亲历过程,我深刻感受到向司令员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战略眼光。
1990年5月,向守志同志退居二线后,作为中顾委委员,受中共中央邀请,光荣列席了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每次进京参加会议都向党小组报告,会议结束后,都会在党小组会议上传达会议精神,汇报个人体会,每次发言都能给予大家很好的启迪和教育。
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仍然心系军队和人民群众,曾深情地表述:“我早已把一切交给了党,对我来说只有离休的将军,没有离休的党员。”他坚持学习,每天看文件读报,对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要决策,反复阅读、牢记在心。
2016年5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我从乘飞机飞越夹金山时拍摄的一些大雪山照片中挑选了一张,放大后送给老司令员存念。他边看边轻轻抚摸着照片中山顶上的积雪,断续地回忆起1935年翻越雪山的情景:“那年我十八岁,只是红四方面军第9军的一名基层干部。远看阳光下的夹金山,非常壮美,一踏上登山的路途那是狂风暴雪,陡峭的山路覆盖着冰冻的积雪,滑得像镜面一样,高山缺氧使人高山反应十分严重,全身没劲,挪动一步都很困难。我们大多数红军战士都穿着单衣,背着武器装备和干粮爬山。冰天雪地里,汗水浸湿的衣裤,很快又冻成冰凌,走起来咔咔作响。狂风卷起的冰雪屑不断砸在脸上身上,全身都感觉到刺骨般的寒冷。愈接近山顶,风越大氧气越少,不断有人被狂风刮下山谷。年老体弱的同志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突然倒下就永远起不来了。走了整整一天,我们终于翻越了夹金山,接着前面又出现一座座更高的大雪山,寒冷、风暴、饥饿、缺氧像凶恶的敌人夺走了许多战友的生命,路旁连绵不断的雪堆,就是一个个倒下的红军战士。一次过了雪山,我的身体完全冻僵了,刚坐下来就失去了知觉,是战友们点起篝火慢慢把我温暖过来。”
他接着又说:“爬雪山艰难困苦,牺牲生命是大自然的狂虐造成的,但红四方面军两翻雪山三过草地付出的惨痛代价,是由于张国焘背离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调头南下造成的。红军长征胜利证明任何时候都要坚定不移跟党走,离开了党的正确领导必败无疑。”
向守志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1934年参加红军,1936年由团转党,八十一年党龄,其中三十八年时间是在南京军区作战部人防处党小组参加组织生活。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换了一任又一任,同支部的党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始终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严肃认真、真实诚恳地参加党小组会,汇报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按时交纳党费。他在长期革命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坚强党性和革命风范,信念坚定、宠辱不惊,联系群众、平易近人,浩然正气、严于自律,鞠躬尽瘁、不懈追求,永远教育和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向守志同志忠诚党的事业,牢记使命担当;恪守党内规矩,待人真诚无私,几十年如一日以普通党员的身份,遵守党的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磨炼坚强成熟的党性。他是革命前辈,是创造历史的一代,他的形象、业绩、风范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伴随着我成长,永远不会忘记。
【作者张中华,少将军衔,曾任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作战部党支部书记),师长,集团军参谋长,军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