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即将到来,我深深缅怀我们支部的老党员。
多年来,有数十位老首长曾先后在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与我们同在一个党小组里学习讨论、汇报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小组的监督。
他们既是首长,也是久经考验的老党员。他们不但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为国为民立下了卓著的功勋,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锻炼出坚强的党性,信念如磐、历久弥坚,坚持原则、求真务实,夙夜在公、鞠躬尽瘁,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始终坚持传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永远是我们学习和追随的楷模和榜样。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这些老党员、老首长许多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浩然风范和光辉形象仍然活在我们心中,时时感染鞭策着我们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坚强党性,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聂凤智同志,1975年4月至1992年4月,在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党支部作战处党小组参加组织生活,共17年时间。
聂司令员在我军灿若群星的高级指挥员群体里,是一颗耀眼的将星。战争年代身经百战,打过许多硬仗、恶仗和大仗,战功卓著,威震敌胆。尤其在解放战争华东战场上,闻名遐迩的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和上海等战役中,他指挥若定,仗仗都打得很出色,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指挥年轻的中朝空军与强大的美国空军进行大规模空战,屡战屡胜,尔后又在解放浙东沿海岛屿、入闽作战、国土防空作战中指挥空军部队屡挫强敌,雄姿英发,智勇双全,英勇善战,表现出超群的军事指挥才华和非凡的胆识,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
他在战争年代曾八次负伤,身体一直比较虚弱。“文革”期间,遭受到残酷迫害和非人折磨,被批斗关押、强制劳改长达五年之久,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到严重损害。1972年5月回到南京治疗休息时间不长,身体尚未完全恢复,在北京参加空军四级干部会议期间肺气肿突发,胃大出血,病情十分危急。在周总理和叶帅的关心下,多位专家全力抢救,十天内做了两次大手术,才死里回生。1975年恢复工作时,仍是疾病缠身,特别是严重的哮喘病、肺心病,使他上楼梯都非常吃力。由于病情反复,工作期间曾多次晕倒而被紧急抢救。即便如此,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1975年4月,聂凤智同志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7年4月至1982年10月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这段时间,是“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中国逐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酝酿调整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努力推进加强军队全面建设的各项重大战略措施。他重新工作后,高度重视军区部队的全面建设和战区作战准备的根本性、长远性建设,殚精竭虑、耗尽心血地恢复和加强“文革”期间受到影响的战区战备建设。
南京军区是濒海战区,岛屿设防首当其冲。聂司令员抓军区战备建设的突破口首先放在加强海岛战备建设上,在提高岛屿防御作战能力上狠下功夫。他亲率工作组下海岛、上阵地,搞调研、看演练。同时,要求军区机关组织多个工作组下海防部队特别是重点设防的岛屿调研,结合二战期间美日太平洋岛屿争夺战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现代条件下我军岛屿防御的作战指导、设防部署、编制装备、工程构筑和后方建设。
1977年10月,经过近半年的精心准备,军区在舟嵊要塞区召开了岛屿战备工作座谈会。10月11日是会议前一天,我们随同聂司令员和部分与会人员从上海乘护卫舰去泗礁。出航时天晴日朗、微风拂面,能见度很好,航行至长江口,牛皮礁、鸡骨礁尚清晰可见。聂司令员边观察边对站在身旁的军区作战部长郭涛说:“海上一寸土,胜过大陆一座山,我们岛屿设防就是打造海上钢钉、海上屏障,为防卫上海,抗敌登陆建造海上长城。”出了长江口,海上风力骤然加剧,航行在东海万顷波涛中的护卫舰仿佛瞬间变成一叶扁舟,顶着浪涌颠簸前行。大家刚才还在谈笑风生,很快进入了晕船状态,连忙抓住水桶呕吐。聂司令员的身体很弱,虽然明显感觉不适,仍然风趣地说:“你们看吧,才坐两小时的船就吐成这个样子。未来近岸岛屿防御作战,我是以逸待劳优势很多,敌则远涉重洋饱受折腾,我们坚定信心严防死守,一定能够粉碎进犯之敌”。其时,在场的人员都感受到司令员是一直沉浸在对岛屿设防的思考之中。
经过岛屿战备工作座谈会,全区海防部队进一步统一了“以岛为家,长期死守”的认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加强设防的措施,加快了海岛战备建设的步伐。接下来连续三年,聂司令员一环扣一环紧抓不放,在军委、总部的重视支持下,有力推进了海防战备建设。直至1980年10月,军区以实兵演习、想定作业、学术研究的方式组织实施海岛战役研究班,回顾总结海岛战备建设经验,使新形势下海岛设防建设进一步落到实处。
(1986年春与作战部作战处党小组同志合影)
1978年,对于我们国家具有划时代意义,军队和国防建设也开始了新的发展变化。那年初春时节,军委为调整加强主要战略方向的战备建设,确定将徐海方向划归南京军区,这是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徐海地区自古以来是群雄逐鹿的战场,也是解放战争中我军实施战略决战的主战之一,未来战争中仍可能是战略枢纽要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海地区一直由济南军区驻守。这次调整是中央、军委赋予南京军区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聂司令员和廖汉生政委一起率军区分管作战的首长及机关人员,赴徐州参加军委罗瑞卿秘书长组织的徐海方向勘察和有关战略问题的研究。军委、总部和南京、济南两军区首长、机关共同就有关作战指导、战备建设和部队部署问题进行了研讨,军委罗瑞卿秘书长作了重要指示。军委、总部在徐州的活动刚结束,聂司令员迅即亲率军区分管作战的首长和机关精干人员对徐海地区实施战役勘察,着手接防徐海方向的准备工作。这段时间他的肺心病发作,行动十分困难,仍坚持参与空中和地面勘察的各项行动。
那时空中勘察使用的是总参调派的苏制米一8直升机,这种由运输物资改装为人员乘坐的直升机载员少、噪声大,遇上气流颠簸振动得很利害。当时,作战部领导指派我与聂司令员同机,负责随时给他介绍地形和设防情况。升空后我随即在他座位前的航行桌上打开地图、调整好相应方位,并透过舷窗进行现地对照,随机介绍情况。每次介绍情况时我都尽量靠近首长,努力使他听得更清晰一些。飞行一段时间后,发动机的轰鸣和飞过气流时的振动颠簸,使人产生强烈的眩晕和呕吐感。这时的聂司令员呼吸气喘很重,面色深紫、眉头紧锁、神情凝重,但仍然集中精力听取介绍、察看地图,或取下眼镜俯视舷窗外的徐海大地,询问没听清楚的问题。而每天完成空中勘察任务后,他连走下飞机简易舷梯的力气都没有。过后得知在那段时间里,他回到住处都要进行吸氧治疗。
聂司令员是熟悉徐海战场的,他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刻记忆。三十年前淮海战役时,他曾率华野九纵在陇海路东段的碾庄圩首战国民党军黄百韬集团,在徐州西南的陈官庄堵截围歼杜聿明集团,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过重要贡献。和平时期他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受领军委赋予的徐海方向作战任务后,仍像战争年代一样高度负责,一丝不苟地到现地看地形、研究敌情、运筹作战部署,全然不顾日益严重的病情,这次勘察持续近一周时间,边勘察边筹划部署接防的有关工作,为军区部队进驻徐海地区担负战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1981年开始,聂司令员病情反复的频率加快、次数增多,吸氧、呼吸机治疗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但他始终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以乐观、豁达、坚韧、无畏的精神工作、学习、生活着。1982年在北京开会期间,积疾再次暴发,虽经抢救脱险,他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已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主动向军委报告请退。在军委领导提出挽留他,待休息养好病再工作的要求时,他从部队建设全局利益出发,又连续两次递交请退报告,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党员在进退去留问题上全心全意服从党的利益,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高风亮节。
1991年7月1日,聂凤智病重时,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作战处党小组到医院过组织生活时合影
聂司令员长期与疾病作斗争,忍受病痛折磨和治疗带来的疼痛,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生命力。据首长身边的保健护士回忆:“自首长退下来到病逝,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因诊断出肺癌进行放疗与化疗,每天打针、吊水,气管切开后每天四次更换管子,其中,自1989年10月20日至病逝的895天里,共更换3580次、拔出插入7160次之多。这种痛苦他每次都是坦然相对,我们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忍受的。”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病危通知书从军区报到军委不下十次,治丧班子也搭过了好几回,他一次又一次地闯过生死关。每次苏醒之后,他总是说:“谢谢啦,我没事,你们忙吧。”这种在与疾病抗争中显现出的巨大毅力、无畏勇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育和感染了很多人。
聂司令员只要工作和身体条件允许,都坚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小组活动,向党小组汇报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小组的监督。外出或住院不能参加小组会,回宁后则会向党小组汇报或写信给党小组。1986年7月,他在北京301医院诊断出肺癌而住院接受治疗时,动笔写信给党小组长及小组全体同志,汇报病情和思想情况。信中说:“我得知病情后,精神状态一直很好,没有因病受到影响,思想上也没有什么负担。我对于生死问题并不看重,从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时刻准备流血牺牲,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人民,献给党的事业。比起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我是幸福的。虽说,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我一定能够保持乐观镇定的情绪,积极配合医生,坚持把治疗做好,向疾病进行斗争。我以为,在医院也应像在其他地方一样,遵守原则,听从安排,不提任何额外要求,自觉地用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这些地方请同志们放心。”那时,我在作战部作战处任处长,和党小组长倪解荣同志一起,组织全组党员反复地读聂凤智同志的来信。大家从信中深切感受到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历久弥坚的如磐信念,一位老将军笑对生死、临危不惊的壮阔情怀。后来,军区党委把老首长的这封信下发全区部队,《解放军报》全文刊登并叙述了他在党小组过组织生活的通讯,使广大官兵同我们一样经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
聂司令员在作战部作战处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历经十七年时间,他把党支部、党小组看成自己的娘家,特别是退下来以后参加组织生活更多了。每次小组会上他都会认真发言,特别是去北京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后,他必定要在小组会上给大家说说会议主要精神,谈谈感受体会。1988年他的气管再次切开后就没再缝合上,脖子的切口处缠着纱布,他还多次参加党小组会并发言。我每次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他瘦削衰弱的身躯,听着他喉咙里的哮喘和痰鸣声,想着他当年驰骋战场无坚不摧的英武形象,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阵悲凉之痛。可他从未在我们面前表现出一丝痛苦,从未讲过一句悲观泄气的话。我们的老司令员好司令员,他真是一位铁打钢铸的大英雄。多年来作战部作战处同一个党小组的同志新陈代谢换了一茬又一茬,没有一个不是打心眼里钦敬聂司令员的。
199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纪念日。聂司令员住在医院已经不能起床,基本失语,但仍牢记着这件大事。他要工作人员提前约了党小组的同志们来病房,和他一起过组织生活。人多病房小,他执意让医护人员从病床上扶起他,用轮椅推到会客室,和大家见面,共同庆祝党的生日。他虽不能讲话,但面带微笑,翕动着嘴唇,和同志们一一握手。当小组同志提出合影时,他高兴地点头同意,并示意身边的同志帮他整理衣服。临别时,还连连向大家拱手示意。这次党小组活动既是共同庆祝党的七十岁生日的聚会,也是聂司令员与这个过了十七年组织生活的党小组诀别。在这张合影中,我们永远簇拥着老党员、老首长聂凤智同志,永远簇拥着心中的楷模和榜样。
“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聂凤智同志忠诚党的事业,牢记使命担当;恪守党内规矩,待人真诚无私,几十年如一日以普通党员的身份,遵守党的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磨炼坚强成熟的党性。他是革命前辈,是创造历史的一代,他的形象、业绩、风范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伴随着我成长,永远不会忘记。
【作者张中华,少将军衔,曾任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作战部党支部书记),师长,集团军参谋长,军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