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庞大的退役军人队伍中,有一位胸怀理想、追求摄影、成绩显著的退伍战士,他就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南通市优秀文艺家娄忠银。数十年来,他酷爱摄影,坚持用影像记录时代,用图片讴歌英雄,用镜头谱写祖国腾飞的壮丽华章。汗水浇灌结硕果,时代不负有志人。娄忠银的摄影作品先后二十多次入选全国及江苏省摄影展,并多次获奖。2019年9月,娄忠银的摄影作品《建设中的沪通长江大桥》组照入选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并被收藏。2015年9月,娄忠银拍摄的《情定花海》获辉丰杯“荷兰花海”中国大丰全国摄影大展金奖。娄忠银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基层一线摄影师,被大家赞誉为最执着、有担当的摄影人。
1972年12月,娄忠银与70多名江苏如东县青年一同入伍南京军区某通信团。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配到团警卫排,不久被送到南京军区司令部直属队放映员培训班学习。学习结束回部队,被安排到二营四连线路排锻炼。战友们在训练中生龙活虎、不怕吃苦的情景,深深感动和影响了他。他不甘落后,苦练爬电杆和收放线技术,手上磨出一个个血泡,从不叫苦。后来他被调到团政治处电影组当放映员。
工作之余,娄忠银主动向文体干事学习摄影知识,还买来摄影书籍刻苦自学。为了学习摄影技术,他利用业余时间跑到部队驻地方照相馆向摄影师傅请教。宣传股长看到娄忠银那么热爱摄影,把政治处仅有的一台海欧120相机交给他使用。有了相机,娄忠银高兴万分,象爱护武器一样时刻不离手。开始,他把自己的宿舍当暗房,用报纸把门窗糊起来,再用被子、毡子遮挡光线。自己买来显影剂、定影剂、相纸等,一干就是一宿。那些年,娄忠银所在部队不仅军事训练抓得有声有色,文化工作也十分活跃。团蓝球队和乒乓球队经常代表军区司令部参加军区举行的比赛,每次都能取得骄人成绩。团宣传队的演出水平在部队和地方都享有盛誉。为了把生龙活虎的部队生活记录下来,他白天深入训练场,拍摄官兵刻苦训练的镜头,晚上跟随文体团队到比赛和演出现场拍照。娄忠银拍摄了大量反映部队训练、娱乐和生活的照片,除了向部队和地方报刊投稿外,每月在团部宣传橱窗展出一至两期部队生活剪影。1974年,娄忠银的处女作《炸不断的线》入选"南京军区摄影展",同时被《解放军画报》刊登。这一成就的取得,激发了他的摄影激情。娄忠银的摄影作品时常被《人民前线》和《新华日报》等报纸刊登。
1978年底,娄忠银退伍回乡,被安排到如东县岔南公社文化站当站长。为了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自己喜爱的摄影事业,80年他辞职开了岔南照相馆。他天天走街串巷、走村串户,热心地为乡亲们服务。他热心地担负起为当地学校拍摄毕业照的任务。1982年夏天,为突击完成毕业照的冲洗,他丢下即将生产的妻子,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的工作,困得抽着烟就倒在床上睡着了,烟头燃烧了被子,把他从睡梦中烫醒。后来全乡2万多人身份证的拍摄任务也是由他一个人完成。
2013年,为了跟上时代发展要求,娄忠银报名参加了南通市崇川区老年大学摄影班,学习数码摄影技术,使他的摄影技能又上了一个台阶。2017年5月,他有幸参加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的学习,听取了朱迅老师的讲座,学习了文艺界楷模阎肃老师的生动事迹,使他收获满满,艺术境界得到一次较大的升华。
2013年,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工建设。这一历史性工程,更加激发出娄忠银的摄影激情。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我国铁路网沿海通道一一沪通铁路的关键性和控制性工程,是我国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桥,代表着世界桥梁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大桥在党的十八大期间开工建设,在十九大期间建成,是新时代的标志性工程。大桥建成通车,使南通快速与苏州和上海等发达地区连接,更快地融入上海经济圈。
娄忠银看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重点工程在自己的家乡落户,心潮澎湃,意识到自己应该为这一工程建设和家乡发展尽点绵薄之力。从大桥开工建设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了不间断的拍摄。在大桥建设的7年2500多个日日夜夜,他追星赶月,顶风冒雪,不畏酷暑严寒,先后100多次赶往工地,往返于江南、江北,行走于建设工地的每一个现场,完成了数百次拍摄,用8万多张影像真实记录了大桥建设的各种场景和建设者的身影。当他站在桥面目睹1800多吨的钢桁梁从江面起吊安装的时候,当他登上330米高的主塔顶端的时候,当他赤脚站立在江边水中仰望432根大桥斜拉索的时候,当他走在温度62.5度的大桥桥面的时候……禁不住怦然心动,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他想到:伟大的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谱写一首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创造一个个撼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改写了一页页世界桥梁建设的历史篇章,自己能真实的记录下大桥建设的历史瞬间,倍感自豪和欣慰。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有关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题的《气势雄伟》《拔江而起》《工地月色》《夜以继日建大桥》《气势雄伟的沪通大桥》等多幅作品在摄影中获奖。2019年9月,娄忠银的摄影作品《建设中的沪通长江大桥》组照入选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并被收藏。2021年,娄忠银编辑出版了《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影像记》一书,该书从8万多幅摄影作品中精选汇集100余幅,记录了从大桥开工兴建到胜利合龙的时光影像。这些照片色彩斑斓,气象万千,光彩夺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柳军先生为该书作序中指出:“《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影像记》是一本记录了从大桥兴建到胜利合龙的时光影像册,也是一部从空中到水面多视角描绘的大桥建筑史,更是一座从宏观到微观多维度再现建设者们点滴的影像人文博物馆。”
40多年来,娄忠银从摄影实践中感悟到:摄影离不开火热的生活,只有到一线去深入生活,才能拍出好的作品。摄影人必须与时代同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他在申请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的论文中说:“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亲眼见证了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我要做一个有历史担当的时代记录者,要让祖国的大好河山处处留下自己的摄影足迹”。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西藏他克服过高原反应,在新疆他经历了零下45度的严寒,在黄山顶峰他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风雪和冻雨,在云南元阳梯田留下了他疲惫的足迹。他百余次去沪通大桥采风,几十次在南黄海与渔民一起跟着退潮下海、跟着涨潮上岸。40多年来,娄忠银在各类报刊及影展中发表和展出作品500多幅。他立志与时代同行,拿起手中的武器——照相机,当好一名普普通通的记录者,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继续前进在摄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