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高二适(六)
2023-07-03 22:2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曹洋  
1
听新闻


百年巨匠高二适(六)

  三、人生宣言①

  新婚后高二适与朱凤子在溱潼住了一段时间,就回到了小甸址,高二适继续担任国民立达小学校长。这时候高二适已不满足于在东台地方报刊上发表诗词,1926年他开始向章士钊创办的《甲寅》周刊等报刊投稿。高二适从岳父家拿回蒋春霖词集《水云楼词》,认真勘读。蒋春霖,字鹿潭,清代词坛巨擘,一生落拓不得志,咸丰末年,流寓东台、泰州一带,住溱潼寿圣寺内“水云楼”,专事填词。高二适昼夜攻读《水云楼词》,既感叹蒋春霖的不幸身世,又仰慕其婉约虚浑的一流填词功夫。研读之后,高二适迎来了填词的高峰期。现已难寻高二适当时的词作,只能从时人给他的和词中体味高二适的情韵心志了。东台周应昌刊刻的《霞栖诗三钞》中录有几首与高二适和词之作《金缕曲 高二适以述怀二阕所和次原韵》《金明池 二适赋此见赠次韵答之》,还收一首周老先生的应答诗《高二适乞画美人图戏赋此即出来答之》,很有生活气息:

  怪哉高达夫,索画美人图。

  君意本游戏,我心翻踌躇。

  从这一系列的韵和之作中,可以看到当时高二适歌啸乡里的文化生活。一是高二适很有志向,但没有施展的机会,可谓“豪比元龙湖海气,正英年,郁郁居乡土”,让人叹息有冲天志向的好男儿,虽是“磊落奇才”,却“顺风遇难”。二是作为学人前辈周应昌很赏识高二适的才学,直言“羡君才,调本无伦,怎流水高山,逸兹奇士”。对晚辈他劝言“养尔气,名山歌啸”。相信他将来一定会遇到伯乐,大展才华。“知己终须逢伯乐,看他时,驰骋骅骝道”。这还真让周老先生说中,后来高二适即被民国大画家陈树人看中,开始了他诗性人生的骅骝道。三是高二适在诗余常涉猎文人雅玩。周应昌为晚清进士,与其兄周应芹皆精诗画。高二适向其求画美人图,这让周老先生有些为难。美人图未得却得到回诗一首,想必这也令高二适很高兴。

  让高二适意想不到的是,当他向报刊投稿时,两个人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一是陈树人,二是《甲寅》周刊的创办人章士钊。两位文化巨匠对这位幽居乡间的年轻人刮目相看。尤其是章士钊,他从20世纪20年代起,与高二适成了长逾半个世纪的忘年交。

  1926年,对于23岁的高二适来说是比较特别的一年,这一年可作为他人生独立的标志年。一是这年6月长女高若男出生,初为人父,升格为家长,必须有家长的责任感。二是因为母亲重男轻女,婆媳关系不和,高二适夫妇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庄南西南角南漕内侧,租下三间草房,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三是初次登上学术舞台,以传统的文人方式介入政治,这是秉承先贤“经世济用”思想的尝试,也是贯穿他一生的“用世观”的一种基本方式——以文入世。这年元月30日,《甲寅》杂志第1卷第29号封二刊登《本社第二次特别征文揭晓》的启事,高二适以本名锡璜名列第63位,奖金5元。此次征文题目为《圣贤与英雄异同论》,政论性很强,为段祺瑞执政府所命题。20世纪早期的中国处于动荡状态,年轻的高二适有志于文,意在有用于社会,他尝试着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但其核心仍然是儒家的入世观,也可说成是有政治倾向的文化行动。这次其政论在全国获奖,不仅给他的自信平添了一份厚度,而且开启了他的一扇人生之门,他晚年能够成为“兰亭论辩”中心人物,让人毫不意外。然令人惊奇的是从1926年到1965年,这40年间高二适经历了无数的起伏跌宕,依然不改初心,底色犹存。由此,1926年是高二适的人生元年。1927年初,北伐军二师政治部主任方其道主持负责国民党东台县党部筹备会,6月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派马国桢为特派员来东台,并且成立东台县党部特别委员会,委员7人。高二适本村有一位本家高兰谷在南京第四师范附小做教员,经他的老师介绍推荐,高兰谷到东台县党部担任党部特别指导委员。高二适适逢暑假,高兰谷便让高二适随他到东台帮忙。高兰谷负责秘书处,他让高二适在该处做誊录文件、登记表册等事务。国民党东台县党部成立不久,几位委员参与控告本县栟茶镇土豪缪希陶,结果对方打通军方,几位委员被捕,党部工作停顿。不久军阀孙传芳由徐州、连云港方向反攻北伐军,兵逼东台。孙传芳要东台商会设兵站招待返境的部队。商会拿着孙传芳的密令到国民党东台县党部,党部工作人员却随即逃散一空。高二适逃回家中,正遇上祖母病故,可谓心惊胆碎。

  国民党东台县党部特别委员会维持了三个月,高二适在其工作不到两个月。因为不是国民党党员,所以他没有参加过一次党部活动。从东台党部逃散回来,暑假还未结束,高二适沿江而上,壮游四川名胜古迹。他在《山谷诗集》题跋说:“丁卯七夕,酷暑未减退。时由北碚赴渝,借住汪文粲大楼,日午展诵,自觉清凉也。”其间,高二适读到四川大诗人赵熙的诗作。赵熙,号香宋,被推为“四川古代最后一名大诗人”。同时高二适看到赵香宋的书法,对其大为赞赏,心生敬慕之情。让高二适想不到的是十年后他以逃亡者的身份来到四川,结识了赵熙,且在北碚一住就是八年。高二适在东台党部工作不到三个月,只能登记为国民党临时党员。

  1928年夏,高二适再次参加考试,考入上海私立正风文学院,专攻中国文学。上海私立正风文学院,于1926年由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民政厅厅长胡朴安、《新闻报》秘书王蕴章等在上海成立。王蕴章,字莼农,号西神,通诗词,工书法,与高二适在扬州的老师李涵秋一样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之一。王蕴章任学院院长,注重国学教育,这可能是高二适选择该校的原因之一。同时高二适还看中学院创办者为乡贤韩国钧。韩国钧,字紫石,晚号止叟,江苏海安人。海安与东台紧连,同属扬州。韩国钧为人正派,为官清正爱民,热爱文化,诗、词、文、书法均有成就。从后来高二适与韩国钧的交往看,高二适看中的并不是韩国钧的省长职位,而是他的为人、为学。

  1928年,正风文学院由原来南京老西门大吉路,迁到上海西极司非而路,地处偏僻位置,用高二适的话说“那一带满园荒凉”。高二适虽然来校之后办理好了临时党员转移的手续,但学校并没有省党部,且离市区较远,他在上海人生地不熟。高二适后来回忆说:“久而久之,遂搁置不提此事,随后临时党证及转移公事,便丢失了。”

  至此,这个短暂的“政治生涯”结束了,它使高二适比较近距离地观察到国民党的腐败与黑暗,这与他理想中的“清明政治”大相径庭,也使他认识到进入官场来济世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高氏家族耿介晏如的性格也与官场格格不入。

标签:人生;党部;宣言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