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守望——杨小民乡村生活水墨小品观摩展开幕
2018-02-28 17:31: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1
听新闻

  2018年2月28日,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江苏新华文化艺术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我校艺术家杨小民的“春风守望——杨小民乡村生活水墨小品观摩展”在新华全媒体艺术馆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幕仪式。著名作家、学者、艺术家、记者,以及来自一线的生态农业实践者,被杨小民笔下反映黄河流域原生态农村生活的52幅水墨小品深深打动。

参展领导、嘉宾与艺术家一起为开幕式揭幕


杨小民在开幕式现场接受记者采访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画展尚未开展,52幅作品就已通过微信被预订了大半。看似“土得掉渣”的农村题材画作为何如此受欢迎?

  作为中国乡村写意绘画代表性人物,杨小民将独特的人格魅力发挥到中国乡村的作品中。他选择了乡村老汉这一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来展现乡村。无论是在麦穰跺边打盹,还是耕地劳作、划船出行,率性、智慧、自得其乐的老汉乡村生活,唤醒了都市人朦胧又温暖的乡村记忆。

  评论家认为,杨小民的乡土画作注入了现代审美意识,“虽然乡土,但是不土”,从绘画本身来说,他笔下的“乡村老汉”有毕加索的变形,也有梵高的狂野,造型虽然夸张,但是笔墨关系却又是严谨的。“杨小民的所有作品都在与我们分享生机与繁茂。”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国际知名艺术史学家徐小虎教授如是评价。

  在著名作家赵本夫看来,杨小民的作品内涵丰富,看似很乡村,其实很现代。“很多人包括文学界在内,对于‘现代’是有误读的。他们认为那些最新的、最潮的东西就叫‘现代’,但在我看来,‘现代’的内涵就两个字:包容”。赵本夫认为,画家最后的积累都是精神的积累,他形象地比喻说,艺术家如果把自己的肚子吃大了,就不愁没东西写、没东西画。“失掉了故乡背景,也就失去了艺术创作的根基。没有从远处回望家乡的视角,也就没有重新发现价值、超越自己的可能。”赵本夫认为,自己从杨小民的画中,读到的正是家乡徐州的气质,乐观、淡定的生活态度,以及几千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式——关心天下事。

开幕式上众家评说杨小民的画

  和一些画家对当代中国农村进行远距离想象式的创作不同,生长在徐州乡村的杨小民,常常背着背包,独自一人深入中国各地的山林乡野采风,太行山麓、黄土高原、微山湖边、徐州乡镇各地,都留下了杨小民的汗水与脚印,很多画作都是他在田野、公路旁展开画纸创作出来的。在杨小民看来,老汉其实是乡村里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一方面他们比青年人的故事多,内心更丰富,装满了人生的体验,另一方面他认为在绘画的表达上,老汉形象的丰富性特别适合在宣纸上表现。

  在这些作品中,杨小民表达的还有城市人在网络时代对“根”的迫切性。在展出的一幅作品中,动物们的相处场景被杨小民生动地刻画了出来。猪牛羊狗在一起,猪趴在那,猫跑过去将爪子搭在它腿上,小狗跑过来凑热闹。“网络世界里我跟你聊得很愉快,但一旦停电就什么都没有了,现代人更渴望真实、可触的关系。”

《早春老汉》  34x68cm  杨小民作

标签:画展;水墨画;杨小民;
责编: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