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明
穿上住院服,我躺在病床上,等待护士的召唤。这是一次漫长而又短暂的等待,面对未知的白内障手术,心中总有些忐忑,似乎无形中拉长了等待的时间。
真正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反而变得安静了许多,主刀的韩医生经验丰富,擅长揣摩患者心理。从开始手术到结束的半个小时时间,他侃侃而谈,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妙手回春”。
印象中,很久没有去医院看过病了,对于医院的认识,似乎还停留在很多年前:拥挤的人流、嘈杂的声响、上上下下寻找缴费和检查窗口时的抱怨……这种“刻板”是医院多年来所呈现在人们眼中的样子。凡为过往,皆为序章。正是有了民怨,医院的改变在悄然进行中。一个关键的题眼在于“变”。
一个普通的白内障小手术,让我走进了一家区级医院——江宁医院,如果不是朋友介绍,我几乎不会想到去这家医院做手术,很多人给我介绍了名院、名家,但出于对朋友的信任,我几乎没有多余的考虑。从走进医院的那一刻开始,刻板的印象被一个个打破。遍布医院各个角落的志愿者主动服务,并借助多媒体系统,让你无需为“寻找”而发愁,自始至终都有如沐春风的亲切感、新鲜感和满足感。
疫情肆虐南京,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感动了无数国人,在日常服务中,这种医者仁心的精神依然贯穿其中。可以说,变的是医疗设备、医术水平等医疗硬实力,不变的却是杏林春暖的服务意识。
医疗设备的不断迭代更新,也使得医院服务患者的水平上了台阶。从挂号、检查缴费到病历打印都有专人在指导操作,无需排队,这种现代服务无论种类、形式、场景都在不断丰富:精准预约、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实现了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有效衔接,这种“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从细枝末节中让人能感悟到舒心、贴心,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
而手术看起来十分简单,其中包含的可变因素很多,经验或许比设备显得更重要。细节之处,最见功夫,比如,看似轻描淡写的医生与患者的交流,实际上起到了“按摩心理”的作用。韩医生总是将这种心理疏导带入到手术中,让我在有趣的谈话中,保持着平稳和安宁,你可以通过他手中的一把手术刀熟练走动,感受到这家医院在服务整合、衔接、管理弥合和机制构建上取得的成效。
一次手术,如同阅读了一家医院的发展史,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医疗事业发展壮大的进程,最为明显的变化莫过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识,就把为社会服务看作一个人最主要的美德。”我想,只有经历了一次手术,才能最为真切感受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