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声中的无锡乐师
2020-11-22 19:0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无锡市委宣传部供稿  
1
听新闻


丝竹声中的无锡乐师

  江南丝竹是中国民间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富足而安逸的江南一带,与江南人心心相印。江南丝竹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旋律细腻优美,风格清新流畅。

周少梅与“三把头胡琴”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周靖梅正在顾山丝竹社与社友们合曲演奏,听说家中的妻子产下一男婴,激动万分,赶紧回到老宅中。此时,妻子正卧床休息,孩子已经止住了啼哭,安静地等待着父亲的到来。已经年近花甲的周靖梅按捺不住老来得子的喜悦,把孩子搂入怀中细细端详。这个面容清秀、手指纤长的孩子是周靖梅的第六个儿子,取名周少梅。

  “糯胡琴,细琵琶,脆笛子,暗扬琴”,各种丝竹乐器的合奏,既和谐又具个性,使得民间的古典曲牌源远流长。这其中,《欢乐歌》《三六》《云庆》《中花六板》《行街》《慢三六》《慢六板》《四合如意》被称为江南丝竹“八大名曲”。这些丝竹乐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水乳交融,每逢正月十五出灯、闹元宵、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或是婚丧礼俗、庙会道场,都少不了丝竹乐队行街奏乐。

  周少梅的童年就是在丝竹弦乐、俗曲吴歌中度过的。他白天读书,放学回家后就跟着父亲、兄长们击节拍板记谱,拉二胡,弹琵琶。他悟性极高,十岁那年便可以跟着大人们一起参加各种庙会、堂会的演奏。多年后,周少梅已经成为数一数二的丝竹高手。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传统的二胡似乎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演奏需求。

  周少梅开始和制琴师一起动手改良二胡的制作工艺。他把二胡下面的轴移到上面,加长二胡的琴杆,加大琴筒的尺寸,在原有的一个“上把位”的基础上,扩展“中把位”和“下把位”两个演奏把位,扩大了二胡的音域。这就是著名的“周少梅三把头胡琴”,是二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906年,二十二岁的周少梅被私立华氏鸿模高等小学聘为国乐指导员。他带着二胡、琵琶走进课堂,让中国民族乐器第一次登上了讲台,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他主张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品格,就如他在《国乐讲义》中写道:“窃愿吾人各得正当之娱乐,以陶冶情感……是余之素志也。”

  1916年春天,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今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举办校际音乐会,指导老师周少梅被邀请上台演奏《虞舜熏风曲》。丝弦拉起,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犹如江南三月,草长莺飞。一曲结束,台下师生一片掌声。一位教西洋乐器的音乐老师激动地上台握住周少梅的手,连声赞好。他就是后来的国乐一代宗师刘天华,他与周少梅同是江阴人。

  周少梅这奇妙的“三把头胡琴”让刘天华久久不能忘怀。次年暑假,刘天华把周少梅请到江阴家中,拜师学艺,并给周少梅记谱。

中国民族音乐的开山鼻祖

  1922年,二十七岁的刘天华收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信,邀请他担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琵琶导师。这封看似普通的信,改变了刘天华的命运。中国乐器被引入高等学府,改变了整个近代中国民乐史的历程。

  三十岁出头的刘天华想拜俄国的小提琴演奏家托诺夫为师,尽管他当时微薄的薪资并不够付学费,但他还是来到托诺夫面前,说:“老师,我想和您学习小提琴。”托诺夫一开始并不想收刘天华为弟子,但也许是缘分使然,当托诺夫无意中听到刘天华的二胡演奏后,大为惊叹,引为知己。于是,托诺夫将自己的小提琴技艺倾囊相授。

  1927年,奉系军阀主政下的教育总长刘哲竟认为音乐有伤社会风化、浪费国家钱财,于是他下令停办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等所有北京高校音乐专业。

  刘天华并没有沮丧,他联络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艺术专门学校各位音乐界的同仁,成立国乐改进社。刘天华就把国乐改进社的社址放在了自己家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民族乐器的改良中。刘天华设计改良的新二胡,采用定弦法则,它和早期二胡最大的区别就在拉弓上面,很多人闭着眼睛听声音,都以为是小提琴的声音。

  1930年,在社会各界的鼎力协助下,刘天华在当时的北京饭店举办了一场在近代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民族音乐会。不少西方人大为感慨地说,只知道中国有唐诗宋词,没想到中国还有这么美妙的音乐。“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融合东西方音乐演奏技法的同时,刘天华使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这份莫大的贡献也让其当之无愧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开山鼻祖。

  周少梅将传统的一把位二胡改造成三把位,刘天华又在周少梅的基础上,改造出五把位二胡,并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开设二胡课程。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大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音乐表现力,赋予了二胡新的艺术内涵。二胡从民间乐曲伴奏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二胡走进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刘天华成了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他创作的一批不朽名曲震撼了整个国乐界乃至世界乐坛。

  令人扼腕的是,1932年5月31日,刘天华到北京天桥剧院向民间艺人学习“吵子鼓”时,不幸染病。当天晚上,刘天华就发起了高烧,医生诊断为猩红热,症状日益严重,不见好转。6月8日,这位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奠基者、民族音乐一代宗师告别了人世,年仅三十八岁。刘天华创作的《空山鸟语》《病中吟》《光明行》成为经典,至今仍流传于世。

  在传统中国乐坛,二胡并没有多高的地位,可是刘天华使得二胡拥有了与其他乐器一样的内涵,能够独立站在舞台中央。刘天华热爱收集、整理乐谱,这也感染了一批热爱民间音乐的人。每当周少梅教授学生《虞舜熏风曲》时,总不忘告诉学生:“这是刘天华给我记录的。”正是周少梅和刘天华改变了二胡的命运,经过传承与发展,现代二胡拉开了历史新篇章。

  无锡市委宣传部供稿

标签:二胡;刘天华;丝竹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