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忙的快递分拨中心到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递车辆,从数千名快递小哥的辛勤奔走到上亿件包裹的安全送达,镇江市的寄递渠道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秩序与活力。
今年以来,镇江市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达4.38亿件,同比增长19.49%;其中,快递业务量3.76亿件,增幅达24.44%。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一张日益织密的寄递安全防护网正在高效运转。
制度创新,筑牢安全根基
“当前,犯罪分子正利用寄递渠道的便利性,把它当成了实施违法犯罪的新路径。对于这条‘黑通道’,公安机关与邮管部门正在联动发力,发现一起,彻查一起,坚决依法斩断这条线上的黑手!”镇江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负责人态度坚决。
把警邮两股力量拧成一根绳,镇江市邮政管理局与市公安局创新推行警邮联动机制,首次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清晰界定了公安与邮政管理部门在寄递安全中的职责边界,建立了五项联动工作机制。
“就像为寄递安全装上了‘多重保险’。”治安支队负责人介绍,信息共享机制打通了数据壁垒,联合执法检查机制聚焦“三项制度”落实,培训教育机制让公安机关变身“教官团”,道路交通安全联合管理机制规范车辆运行,社情联动处置机制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的同时实现高效共处。
截至目前,警邮双方已开展联合检查14次,发现并及时处置安全隐患6处。为确保机制落地,市级层面组建实体化工作专班,市公安局派员常态化驻点工作,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治理新格局。
精准施策,保障特殊需求
9月23日,镇江市在全省率先出台邮政特殊服务车辆管理保障专项制度,开辟和打通“绿色通道”。
“这是精准化服务保障的重要突破。”市邮政管理局负责人表示,经邮政相关企业申请,公安交管和邮政管理部门联合审核,对确有通行需求的特殊服务车辆实施特殊管理,经核准的车辆,在执行任务时可在限行路段和时段通行,并允许驾驶人不离车的临时停靠,保障重要邮政业务的正常开展。
“我们大队与邮管部门、邮政企业开展一对一的对接和协调,准确了解和掌握相关车辆的出行时间、路线、停靠地点和时长,抽调流动警力靠前服务,既维护行车停车秩序,也确保重要邮件的安全。”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京口大队负责人介绍,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公安交管部门制定了差异化处置预案,以“车、证、路”的精准匹配为邮政特殊服务车辆上了一道“安全锁”。
科技赋能,布局智慧物流
在镇江市区,一批快递无人车正整装待发,即将开启试运行。这是警邮双方共同推动的智慧物流创新项目。
“我们全面收集了全市各快递公司的无人车运行需求,整理出35条潜在运行路线。”市邮政管理局市场处工作人员介绍,经过4轮密集协商和5次易稿打磨,最终从35条需求路线中,审慎确定了12条条件成熟、风险可控的线路作为首批试运行线路。
为确保可行,警邮双方联合上路,对每条路线进行实地查勘,评估道路条件、人流量、交通复杂度等因素。这批覆盖镇江市区和各辖市的试运行线路,将为后续全域推广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
群防群治,汇聚社会合力
“镇江市目前共有快递小哥7000余名,他们走街串巷,具有熟悉社情、贴近群众的独特优势。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好,更好地建设平安镇江。”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负责人表示,通过基金会、市公安局、市邮管局共同多轮研讨,在全省创新出台《镇江市寄递业见义勇为专项奖励办法(试行)》,“这也是镇江市首个针对特定行业的见义勇为专项奖励办法,详细规定了七大类可予奖励的行为,包括举报涉枪涉爆、涉毒涉恐等禁寄物品线索,以及协助抓获违法犯罪人员等。”
“我现在有了新的身份——基层社会治理的‘流动哨兵’和‘平安探头’。”10月22日上午,在一家快递企业宣传会场,快递小哥杨师傅详细地向市公安局宣讲人员了解申报奖励的具体流程。
“奖励审批实行‘一案一奖、一事一奖’,确保公正、高效。”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项宣讲6场次,全市近万名寄递业从业人员力量正逐步纳入全市群防群治体系。
从制度建设到精准保障,从科技赋能到群防群治,镇江市正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不断夯实寄递安全基础,优化行业发展环境。这张日益密实的寄递安全网,不仅守护着每件包裹的安全送达,更成为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警邮联动机制的深入推进,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寄递服务体系正在镇江加速形成。
陈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