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国(南京)智谷连续8年举办的人工智能“重头戏”——2025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接活动在南京经开区红枫科技园举行。本次活动由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参与承办,以“智能加持,制造无界”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智脑”,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特别是大模型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新动能。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揭牌,南京经开区与南京邮电大学共建人工智能学院(省级)签约,南京经开区大模型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启用,大模型创新应用产品、智能制造应用场景需求、“可信AI智能体测试床1.0”发布,一批人工智能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视频致辞,南京市副市长蒋敏,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郭宇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江苏省数据局副局长、省大数据管理中心主任杨波,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王友国、刘青山,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孙海东,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蓝军,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所所长魏凯出席。南京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投促局、市数据局、南京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栖霞区、南京经开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师生代表,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专家、行业学会、投资机构、创新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代表参加。
在致辞环节,倪光南强调,南京经开区牵头打造的中国(南京)智谷,已经形成了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希望南京持续聚焦数据资源、产业体系、应用场景、市场空间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素,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体系,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
魏亮认为,“人工智能+制造”不是“单向赋能”,而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制造各个领域的“双向赋能”。中国信通院与南京经开区合作再次升级,全力打造南京经开区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希望与各位嘉宾携手,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为南京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杨波指出,南京是江苏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地和先锋,省数据局将持续加强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维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为广大市场主体营造清晰、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郭宇锋表示,南京邮电大学与南京经开区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联合培养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联合推动藏语语言智能领域科研成果转化。期待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更多领域应用,实现更多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的技术突破。
孙海东表示,栖霞板块以中国(南京)智谷为主阵地,经过数年深耕,汇聚人工智能企业超400家,核心产值突破百亿。智谷充分发挥“科研创新强”“集聚程度高”“载体空间广”“综合配套优”优势,已跻身长三角一流人工智能园区。期待与来宾携手Deep Seek(深度求索)、共攀AI科技高峰,聚力Deep Link(深度链接)、共育AI活力生态,同心Deep Root(深度扎根)、共赢AI兴业沃土。诚邀新老朋友深耕智谷,推动南京经开区加速迈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活动现场,南京经开区与南京邮电大学举行重点实验室揭牌、人工智能学院(省级)共建签约仪式,深化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合作。藏语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南邮)、江苏省具身智能与装备控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元宇宙)实验室、医工交叉实验室、低空经济与无人机实验室等揭牌并落户南京经开区。
“南京经开区大模型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现场正式启用。凌日潮汐、卓瑞科技等8家首批入驻企业参加平台启用仪式。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南京经开区人工智能企业的大模型创新应用产品和智能制造应用场景需求。出门问问、艺赛旗、云蝠智能等9家企业发布大模型智能体和智能硬件产品,涵盖交通、医疗、金融、客服、安防等多个领域。华信藤仓、康尼机电、正科医药等园区制造业企业发布11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
中国信通院与金蝶云、360安全、腾讯云等8家企业联合发布“可信AI智能体测试床1.0”,旨在打造一体化的测试环境,全面验证和优化智能体的理解分析、规划决策、通信交互、任务执行等能力。
总投资20亿元的4个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南京经开区。这批新签约项目将为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带来新动能,进一步提升人才、产业集聚度,推动园区形成大模型领域“龙头项目引领、创新企业汇聚”发展新局面。
出门问问创始人、CEO李志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所所长魏凯,丰元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李强等知名企业高管作主旨演讲,分享前沿热点科技,探讨发展对策,打造全行业合作交流盛宴。
AI底层为“基”,场景供需为“媒”。据悉,南京经开区将依托制造业的强大基因,大力实施“场景驱动、产模融合”战略,高标准建设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推动栖霞板块创新引擎轰鸣不息,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持续擦亮中国(南京)智谷金字招牌。
(江南时报记者 侯力明 通讯员 王亚洲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