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就是力量》让我斗志昂扬
2024-06-12 22:1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葛逊  
1
听新闻

  本报《致敬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系列报道自推出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6月11日,该系列报道推出了《“团结就是力量”是这样“吼”出来的》一文,不少音乐界人士看后感慨万千,年过七旬的著名词作者葛逊奋笔疾书,从专业的角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为《团结就是力量》这首铿锵之作作了精彩解读与诠释。——编者按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是一首团结的歌曲、战斗的歌曲、胜利的歌曲,也是在群众歌曲活动中唱得最多的歌曲之一。词曲唱着上口,唱着有力,唱得威武,唱得雄壮,唱得人热血沸腾、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的《团结就是力量》,歌词精短凝练,只有68个字,却拥有震撼山岳的气势,给人必胜的信心,给人无敌的力量,给人崭新的希望。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诞生于82年前,那时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文艺创作十分活跃。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提倡文艺工作者要更进一步地深入生活,反映生活,给根据地的艺术家们进一步指明了创作方向。这一年的6月,牧虹和卢肃所在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也组织小分队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当时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国民党消极抗战,特别是在八路军打了“百团大战”之后,日军伪军将军事重点集中到八路军身上。当时国统区百姓生活艰苦,为反抗压迫,提出要减租减息。《团结就是力量》的创作背景由此而来。

  这首歌产生的另一个背景是,随着抗战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社会中产生了一股消极抗战的逆流。牧虹和卢肃意识到团结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抗日的必要性,只有形成钢铁般的力量才能无坚不摧,所以这首歌曲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强音。

  《团结就是力量》在音乐上继承了民族音乐的优秀遗产,吸收了外国近代音乐的艺术成就。歌词朗朗上口,节奏铿锵有力,曲调流畅,色彩鲜明,体现了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根据地军民团结一致,上下同心,奋勇抵抗日寇侵略者的战斗决心,抒发了中华儿女不畏艰险抗战到底,向着光明、向着胜利的不屈民族精神。接连向上的六度大跳进不但形成了这支歌曲的特殊风格,又充分运用了五声音阶的素材,使作品具有浓烈的民族音乐风格。这首歌以激昂慷慨的情绪,雄壮有力的气势,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不惜流血牺牲,为抗击日寇而团结战斗的坚强意志,深受根据地军民和全国老百姓的喜爱,一经传唱,不胫而走,流行了80多年,是真正风靡时代的红色流行歌曲。

  星辰满天,岁月流金。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因其充满正能量,不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也成了“反内战、反饥饿、反独裁”的有力武器。在和平年代,每当遇到困难时,这首歌总会响起。

  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木春。这首歌在新时代的今天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回望革命历程,眺望星辰大海,感悟红色精神,在重温红色经典中立根铸魂。

  音乐给人力量,音乐给人信仰。《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收获精神之美和艺术之美,让我们在追光逐梦奋斗历程中,拥有奔赴山海的无限力量!

  (作者葛逊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原常务理事,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原理事,江苏省音乐文学学会顾问,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国家一级编剧。曾先后为军队、省市、中央电视台和江苏卫视上百台大型综艺文艺晚会担任总策划和总撰稿。本文刊发于2024年6月13日《江南时报》2版)

标签:团结;力量;歌曲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