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投集团:让博物馆之城更有看头
全国第一个博物馆综合服务云平台“揽博南京”5月18日正式上线
2024-05-21 22:1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戴鸣蔚 徐宁  
1
听新闻


南京文投集团:让博物馆之城更有看头

全国第一个博物馆综合服务云平台“揽博南京”5月18日正式上线

  江南时报讯 今年3月,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说:“南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博物馆作为留存、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数字时代,文化数字化是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南京文投集团秉承“让城市文化生活更美好”的使命,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打造了首个中国城市文化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南京文都数字云平台。今年,南京市决定以市级财政增加文投集团资本金方式支持深化该平台建设,要求集团进一步做好数字文化产业和文化资源数字化“两篇文章”。

  以此为动力,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支持下,南京文投集团打造的全国第一个博物馆一站式综合服务云平台——“揽博南京”于5月18日正式上线。把握契机,南京文投集团进一步推出中国文博场馆运管服整体解决方案,推进博物馆“智改数转网联”落地,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新需要。


中国文博场馆运管服整体解决方案

“揽博南京”平台 以数字化升维博物馆体验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韵味和民族记忆最好的见证者。在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全市共有备案博物馆80座,博物馆总数达到150多座。除了数量多,流量也颇为惊人,可谓挺立人气潮头。去年一年,南京接待游客2亿多人次,全市博物馆就接待了3448万人次。

  南京到底有哪些博物馆?怎么逛这些博物馆?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所需的博物馆相关信息,成为不少游客的难题。而“揽博南京”平台将成为南京博物馆线上之城总入口,成为引领博物馆建设发展的全新指标性维度。

  据南京文投集团副总经理李军介绍,依托南京文投集团“文都智脑”——一个集智能算法、大数据处理、云端部署于一体的城市级文化大脑,该平台能够让南京的博物馆尽在用户的“指尖”。博物馆变得不仅“可看”“可玩”,还被叠加了“可用”的价值,“揽博南京”平台为文博领域的数字化带来了一种新的尝试。

  进入平台,通过简单的手机号码注册,记者便通过“文都链”上的数字认证,成为“博物数字公民”。随即,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南京云锦博物馆等博物馆井然有序地呈现在眼前,轻点心仪的博物馆,参观指南、数字探馆、展览活动、文博教育四大板块让用户游览博物馆如“探囊取物”,可“一站式”解决博物馆游的一系列疑问。同时,在屏幕右上角点击“切换地图”,各博物馆在南京城市的位置一目了然。“博物馆地图”让用户能够合理安排参观路线,大大节约了规划旅途的时间。

  “揽博南京”平台不局限于“有用”,而是深入挖掘和创新博物馆的内容,真正做到“好用”。针对每一家博物馆的主题,平台板块“量身定做”,尽展其特色风采。

  在近期公布的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上榜的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拥有文博领域首个全真互联元宇宙博物馆,用影视级3D建模渲染技术复原塔身图像。因其丰富的沉浸式体验和数字创新技术,被网友誉为“最赛博朋克”的古遗址。结合该馆将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特色,平台上的“数字体验”板块囊括了智能馆长、文物风华、知识图谱和元宇宙探秘四个深度数字体验。游客行走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内,不用再四处搜索查询,可随时与基于文投文博大模型打造的智能馆长“龙女”对话,享受“私人”导览,也可利用大报恩寺AR互动,串联起景区内的所有点位。南京大明文化公司董事长、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馆长王文溪表示:“借此平台,我们力求为游客重新定义博物馆内容的体验,重新诠释和讲述文化遗产故事,激发出对文化遗产价值更广泛的探索与关注。”

  只需要一台手机,游客在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馆藏文物和沉浸式互动体验,就多了一位名为“揽博南京”的全能“管家”。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高清数字复原成果

特色博物馆云集 掘金文博蓝海

  “揽博南京”平台的诞生,加快了南京成为“博物馆之城”的步伐。这是南京文投集团积极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一个“先手”,也象征着该集团在“博物馆”领域,迈出了城市文化数字化应用探索的重要一步。

  “‘揽博南京’平台为博物馆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空间和机会。”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简名伟对平台给予了肯定。作为第一批入驻平台的博物馆,南京云锦博物馆除了展示灿若云霞的丝织文物,而今也作为织锦开发利用、技艺交流以及对外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从“揽博南京”平台上进入南京云锦博物馆,用户可直接了解、预约馆内近期举办的各类文娱活动。下方的精选笔记板块,可以留存参观该博物馆时记录的文字和照片,以供其他用户参考、交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打造“博物馆之城”,离不开中小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藏”在城墙肚子里的南京钰缘泉博物馆,也是第一批入驻“揽博南京”平台的博物馆。作为“小而精”的民办艺术馆,该博物馆以“公益性”为宗旨,如何实现“自我造血”是其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揽博南京’平台的建立,对于中小博物馆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南京钰缘泉博物馆馆长郑延海对平台充满期待,“像南博这样的大型博物馆不用推广就已经很有名了,但我们中小博物馆非常需要平台的权威性和宣传力度。”

  “如何助力中小博物馆的发展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平台上的‘文博教育’板块正是一个好的发力点。”文都云公司党支部书记、文创科技公司总经理龚龑龑说道。这恰好契合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倡导博物馆应积极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揽博南京”平台正是这些“大学校”最好的展示空间。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只是一个载体,其背后映射出的是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南京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心认为,要更好地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就需要让文物成为“活物”和时尚,让博物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跨越时间,寻找时代之美和民族精神。通过“揽博南京”平台,每一家博物馆的教育资源、文化讲座、非遗体验等社教活动能传播到更多、更广的地方,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走进这所“大学校”。


“揽博南京”数字探馆


“揽博南京”文创商城


“揽博南京”平台界面

推出解决方案 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早在两年前,南京文投集团以“推动南京文化上云用数赋智”为目标,提出“架构系统化、数据资产化、场景体验化、生态开放化”的建设思路,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文化数字化建设,率先发布全国首个数字时代城市文化整体解决方案——南京文都数字云平台,搭建城市文化新基建、新示范、新生态、新产业“四层”架构体系,被新华社评价为“全国首个文化数字化的南京样本”,被省工信厅列为2023年智慧江苏十大标志性工程等。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的打造从“零”起步,到策划、建设,依托南京文都数字云平台这个“智慧大脑”,而今已成为营运出色的智慧博物馆。同时,南京文投集团旗下的文投文旅、大明文化、设计廊、文都云、文创科技、十竹斋文博等公司在长期运营中积累了翔实的经验,又通过投资参股云观博、原力科技、思必驰等国内文博行业的“龙头”企业,为文博场馆运管服全产业链的打造“做足功课”。立足美好文化生活生态圈和文化数字化能力资源,南京文投集团面向全国提出涵盖文博场馆运营、管理、服务全过程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运营管理、全案展陈、数字服务、融合体验、文博文创五大板块及十三项服务产品的深度服务。南京文投集团已与中国文物报社达成初步战略合作,逐步积累文博场馆运管服全产业链条的相关经验,目前服务已覆盖全国70余家博物馆,其中一级博物馆33家,去年相关营业收入超4亿元。

  数字技术培育了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也提高了文化创新的效率和深度。据文都云(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虹介绍,基于数字内容创意生产能力,南京文投集团先后拓展落地“幻游大运河”红楼梦数字展、无锡博物院数字展厅、江宁织造博物馆沉浸体验空间等文化消费新场景项目,示范打造数字文化内容消费新业态。凭借文化资源数据全链条服务能力,为山东曲阜市打造孔子文化数字体验云平台,落地线上线下应用体验……通过文化资源数据的全新生产供给呈现方式,南京文投集团正在引领构建文化大数据产业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024年以来,文投集团的“履历表”上,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十竹斋入选中华老字号、大报恩寺全真互联元宇宙博物馆成为文旅部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南京文都数字云平台入选年度智慧江苏十大标志性工程、文化新质生产力实验室等一个个荣誉和称号,是南京文投集团多年来砥砺奋进的足迹,更是续写新时代文明之光的动力。

  从中国城市美好文化生活整体示范方案到中国城市文化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中国文博场馆运管服整体解决方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谷平表示:“我们不只做一个入口,而是建立一个数字产业生态系统,一个产业平台,一个产业生态政策。要做好‘文化’的数字化,打造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平台。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打造人文经济学的南京样本、文化数字化的南京示范、文化生产力的南京新质!”

  据悉,5月18日,“揽博南京”平台上线的当天起,还携手12位文化、旅游、历史知识型大咖主播,在南京12座博物馆里进行一周的直播。届时直播讲解员还能“听”观众指挥,观众们通过互动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南京的博物馆。此次直播活动还有“李白”“杜牧”等大诗人“穿越”到现代,在博物馆里演绎新的故事。在直播中,各大剧团的快闪演出带领观众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古老与现代交织,擦出别样的火花。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戴鸣蔚 徐宁)

“揽博南京”平台二维码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标签:博物馆;南京;文化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