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记忆|国潮风起梅树下
2024-02-29 21:1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睿恬 吴心言  
1
听新闻

  开栏语

  自创刊以来,《新华日报》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见证了社会变迁和城市发展的进程。本报以《新华日报》丰富的86年报史为依托,策划推出《新华记忆》媒体融合栏目,借助数字化手段,数智化呈现经典,多角度展示老报纸版面,重现鲜活故事,再与当下相勾连交融,让“昨天的历史”和“今天的新闻”跨时空相拥。

国潮风起梅树下

  2月19日,“龙腾中国 ‘梅’好南京”2024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在明孝陵景区梅花山拉开帷幕。姹紫嫣红、漫山遍野的梅花,让游客陶醉在南京的春天里,而穿梭于梅林中的汉服巡游者,以及沿途的各式非遗市集,让游客仿佛穿梭时空,体验金陵另一种风情。

  南京梅花山有着“天下第一梅山”的美誉,位居中国四大梅园之首,园中上万株梅花竞相开放,满山遍野暗香浮动。翻阅《新华日报》旧报纸,众多记者用优美的文字和惊艳的图片,记录下了梅花山的风貌美景和前来赏梅踏青的游人,也见证了在时光流淌下,梅花山呈现的国潮文化的繁荣与自信。

1955年3月22日《新华日报》


1983年3月14日《新华日报》


1993年2月20日《新华日报》


1994年3月13日《新华日报》

  “花式”赏梅,传递江南好春景

  伴随阵阵梅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以花为伴,“花式”赏梅。

  梅花节期间,每个周末,梅花山大草坪上都会举办“龙舞梅开”欢乐嘉年华活动。游客们可以在景区内寻找隐藏打卡点,免费点缀梅花妆,人面红花与纯净的梅花相映成趣,别是一番赏梅滋味。

  在石象路神道旁设立的打卡点人潮涌动,只要游客拍摄梅花山美景并在社交平台发布,就能获得盖章名额。这款套色印章构思巧妙,所展现的是梅花山最高点、赏梅好位置——博爱阁,只要按顺序盖章,这样的好景色就被拓印在明信片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明信片是附有邮票的,只要写下你想说的话,填好地址,梅花山好景就能被寄出,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

  在观梅轩前,不少摄影爱好者手持单反,四处寻找角度,只为拍摄下最美的花朵,王先生便是其中一位。“我每年都会来梅花山拍梅花。拍照就是拍那个‘味儿’,所以每年拍下来的梅花都是不同的。”王先生笑着对记者说,“最近我还在研究用无人机来俯拍梅花山。我想,夕阳下的梅花山全景一定非常美。”

  游客还能扫码体验梅花节剧本《梅花山奇遇》,与梅花仙子一起,听剧中人物诉说梅花山与石象路的故事,邂逅神奇小猫,在悠扬的琴声中,沉浸式深度观梅。

非遗市集中的中国剪纸


梅花山博爱阁


春意融融,花香阵阵


繁花有约,暗香浮动


第一梅山,名动天下

  国潮绽放,重现传统新图景

  今年,梅花山作为活动的主会场,将传统梅花文化和国潮元素巧妙融合,为赏梅游客呈现独特的视觉盛宴。

  记者了解到,在梅花山旁的紫金坊和十朝文化园内,有舞龙舞狮“快闪”、曲艺表演、旗袍诗歌秀等活动;在明孝陵神道和梅花山,还有汉服、甲胄“国风巡游”等表演。

  春意融融,花香阵阵,许多游客身着传统服饰流连花林之中,给梅花山增添了不少韵味。已退休两年的马女士和好友结伴来梅花山采风,二人穿着新中式上衣和今年大火的马面裙,互为对方拍摄小视频。马女士告诉记者:“我女儿特别喜欢穿汉服,而且还会做缠花,在二手市场开了个小店,不少小姑娘来定做呢!我受她的影响也渐渐喜欢上了国潮。今年马面裙特别火,我和我女儿拜年都穿的是这个,又喜庆又好看。”

  为了更好地重现金陵盛景,景区内还设置了美食文创市集,为游客展示南京好吃、好看、好玩的特色项目和非遗好物,让游客们沉浸式参与文化遗产嘉年华。惟妙惟肖的南京剪纸、繁复精美的南京真丝绒花、喷香可口的绿柳居素食……几十种非遗项目荟萃在长长的市集里,为整个梅花节增添了烟火气,游客可全程感受、共享非遗的魅力和国潮的活力。

  用国潮元素点亮梅花节,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演绎。当然,我们也可以透过《新华日报》老版面,走进记忆中的梅花山,品味文字和图片呈现的馥郁芬芳,感受一代代梅花山工作人员对梅花的养护和培育,以及社会各界守护梅花、传承文化遗产的决心和使命,为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带来独属梅花的那份情愫。

  (江南时报记者 张睿恬 实习生 吴心言 本版摄影 潘浩东 袁宇韬)

梅花山游人如织


赏梅正当时


梅花山景色怡人


扫码观看《新华记忆》

标签:梅花山;梅花;游客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