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珩在苏州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论坛举行
2023-08-23 21:4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月明  
1
听新闻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论坛举行

戴珩在苏州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8月20日至22日,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苏州大学、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的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

  文化学者、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戴珩在论坛上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题作主旨报告。

  “我对苏州有很深的感情,到过苏州所有区(市),写下许多文章,为苏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非遗保护,以及各区(市)公共文化和非遗保护品牌打造等贡献一份力量。”戴珩表示,苏州是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有苏州园林、中国大运河苏州段2项世界遗产。江苏11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7项在苏州。昆曲、古琴艺术、江南丝竹、苏绣、缂丝、宋锦、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端午习俗等都是苏州非遗的重要代表。

  “一面是传统,一面是现代;一面是经济,一面是文化;一面是历史文化传承,一面是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构造了苏州双面绣。在苏州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恰宜,也最有意义。”戴珩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苏州,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未来模样。

  论坛上,戴珩从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为什么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和路径三方面作分享,他表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阶段性成果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历程。

  “中华文明的发展逻辑决定我们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决定我们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戴珩看来,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是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此,戴珩提出五点看法: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在思想内容、使命追求、开放品格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这种契合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伦理基础。

  “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群众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有力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能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戴珩表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路径,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和文化强国建设,是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江苏要果敢担当,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徐子敏在开幕式上讲话,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州市社科联主席刘伯高,苏州大学社科联常务副主席任平教授致辞,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主持开幕式。全省60多所高校的社科联负责人参加培训暨论坛,由苏州大学社科联常务副主席、江苏社科名家任平主持。

  (江南时报记者 钱月明)

标签:苏州;现代文明;中华民族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