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生动的教科书”中探寻红色印迹
2023-08-03 21:2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月明 崔益艳  
1
听新闻


从“最生动的教科书”中探寻红色印迹

  “1920年,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以‘社会主义研究社’名义在上海出版,因发现错印封面书名,于9月再版,现已成为国家一级文物……”7月31日,参加“红色珍档之旅”青少年研学夏令营的孩子们来到南京市档案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红色档案展。孩子们徜徉在红色档案里,认真阅读着这些生动、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指出:“我们是为了不忘初心、坚持真理而来,我们的初心、真理就蕴含在这些档案之中。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对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为挖掘红色档案,让红色档案发挥更大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南京市档案馆整合全市红色档案资源,策划举办了红色档案展,并在全市建成了7家红色档案展示教育室。

  “展览分为‘初心如磐’‘中流砥柱’‘黎明破晓’‘激情岁月’‘圆梦小康’五个部分,还展示了南京市历次党代会的简要情况,从档案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南京的奋斗历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通过真实的影像和实物记录、栩栩如生的场景复原,对党从无到有、艰难曲折、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理解得更加深入。

  “周总理曾说,南京有一大一小两个城市名片,大是长江大桥,小是小红花。南京长江大桥于1960年1月开工建设,1968年通车,设计施工全部由中国自主完成,是中国人民的‘争气桥’‘骨气桥’,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精神的象征。今年是武汉长江大桥通车66周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55周年,南京和武汉携手举办了‘同饮一江水 共护两座桥——江苏湖北庆祝第十六个国际档案日活动’。”孩子们听完纷纷表示,一定要去现场一睹大桥的风采。

  随后,孩子们参观了“方志南京”展陈馆。“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步入展厅,也就踏入了南京历史,融入南京古都元素的文化墙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该馆以南京建城后的历史发展为脉络,从方志视角,用数字媒体的形式再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重大事件及文化成就。

  大型数字环幕展现了《仿宋院本金陵图》《南都繁会图》等古画长卷中的舟车骡马、店招飘摇、裙襟舞动,栩栩如生;展区增设“你好,小志”交互项目,沉浸式“对话”让历史“活”起来。孩子们了解了南京城市变迁、城市文化等知识,深刻体会到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发展建设的巨大成就。

  南京市档案馆宣传教育处处长王伟围绕“一封58年前的感谢信”,带来一堂生动的讲座。他告诉江南时报记者,7月5日,南京市档案馆和中铁大桥局二公司、四公司组织孩子们参观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工地旧址及桥史馆,走一走当时的路线,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形式让大家对红色精神的理解更透彻。

  本次“红色珍档之旅”是2023文都青少年暑期研学夏令营活动之一,通过内容丰富的四大主题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历史意识、科技意识、文化意识以及人文意识,深入挖掘南京“文化基因”与“红色基因”,用南京历史讲好中国故事,用红色文化拥抱崭新未来。

  “我们把红色档案中跟科技相关的知识做成红色研学课程,一来学习知识,二来感悟红色精神,孩子们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前段时间开展了讲解员培训,由专业讲解员教学,孩子们自己做讲解员,让他们有体验感、参与感,也能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王伟说,南京档案馆与南京地铁、金陵图书馆、乐灵能豆豆研学等单位合作,利用各自优势,打造精品内容,让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就读于南京市银城小学的朱景谦同学告诉记者,之前去实地参观过南京长江大桥,宏伟的桥梁令他十分震撼。已参加过多次暑期研学活动的他,进一步了解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在耳濡目染中树立了远大理想,决心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江南时报记者 钱月明 通讯员 崔益艳)

标签:南京市;孩子;档案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