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瑞芯:流淌在电影海报里的情愫
2022-05-16 20:4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华瑞芯  
1
听新闻

  58年前,带着对电影的热爱,我开启了收藏电影海报之旅,电影海报带给我一个又一个温暖幸福的回忆。

  我1947年9月出生于常熟市辛庄镇张家桥村邵家塘,伴随中国电影发展而成长。从小我心中就有个远大的理想,就是用一生的时间收藏电影海报。中国电影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电影海报为中国电影发行放映提供宣传,也随电影的发展而成长。

  1964年6月,我踏上工作岗位,在张桥公社文化站做一名图书管理员。不久后,我负责了公社的图书室和影剧宣传工作。当时每张电影海报都设计得很漂亮,让我爱不释手。此后,我便开始收集与电影有关的海报、资料、连环画,到1965年,我已收集了100多张电影海报。这100多张电影海报和我多年收集的《大众电影》已经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遗失了,所幸的是,《上饶集中营》《平原游击队》《董存瑞》三张海报还在,是1969年妈妈整理衣服时,将海报垫在衣橱中,才得以保存。这样,我重拾信心,又重新开始了电影海报的收藏。

华瑞芯收藏的电影海报《开枪,为他送行》

  过去的电影海报大多由美术大师手绘制作,浓缩了电影内容,在尺幅之间架起了电影与观众的沟通之桥,时常也能带来可观的票房收入。由于是非卖品,因而很难收藏。其次是限量发行,存世量很少,保存完整者更是鲜见。

  1979年下半年,我的家乡张桥开通了公路,通车后,我进城的机会多了,经常搭乘农村公共汽车到常熟城里。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到常熟影剧公司索要多余的海报,又一次次买车票跑到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请求帮助,转而又跑到浙江、江苏等其他城市四处找朋友收集,越收越多。当一张张泛黄的老电影海报展现在我眼前时,我沉浸在幸福之中,这种喜悦,别人是体会不到的。

  创业,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张桥,也没有离开过文化这个圈子。从儿时省下零花钱收藏第一本小人书、看第一部露天电影,到成为电影海报、电影资料国内收藏最多的收藏家,我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1998年2月3日,是我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放了1分12秒的专题片《农家庭院飘书香》,经播音员王宁的播报,我的名字一下子传遍全国。

  2004年,我到上海参加国际电影节,休息之余,我去了上海旧品交易市场,在一个小摊上看到了《南征北战》海报的上半张,立即收入囊中。为了不留遗憾,我在全国范围寻找下半张海报,也来了一次“南征北战”。终于,从福建一位藏友手里,我以当时价值14000元的四张海报交换,实现了双拼海报合二为一的梦想。

  电影海报唤起了人们对电影的种种回味。2009年3月,我向苏州金鸡湖中国电影金鸡奖展示厅捐赠了曾在苏州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百花电影节主题海报四幅,以及金鸡奖获奖影片《巴山夜雨》《红衣少女》《开国大典》《秋菊打官司》等电影海报53幅。

  2014年,我编著了反映自己50年来人生轨迹的纪念文集《书影飘香》,同年编著了大型画册《华瑞芯电影海报收藏集(中国电影海报1949-1966艺术影片卷)》,这部作品较为完整地收藏了电影海报618幅、剧照53张,见证了中国电影发展史,也填补了国内电影海报资料出版的空白。

  在改革开放40年时,中国电影代表团赴挪威进行文化交流,我应邀随团出访,精心挑选了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间的40幅电影海报在当地展出,引起轰动。回到常熟,我将这40幅电影海报又放在常熟图书馆进行特展,希望人们在领略中国电影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激发对激情岁月的美好回忆。2011年9月1日,中国电影家协会给我颁发了“中国电影发展市场推动力代表人物”证书。

  58年漫漫收藏路,我共收集各类图书和电影海报资料藏品83000余件,其中图书近30000册,电影海报25000余张。我的家庭收藏馆一年四季对外开放,方便了当地居民及收藏爱好者的参观借阅。 

 华瑞芯(作者系常熟市辛庄镇张家桥图书馆馆长)

标签:电影海报;中国电影;海报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