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人出版长篇小说《续家世》 南京民间作家张大明耕耘文坛
2024-04-22 14:5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梁平  
1
听新闻

  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通常来讲,人到了这把年纪,就该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了。然而,南京市民张大明则不然,75岁的他笔耕不辍,在2024年4月第29个世界读书日到来前夕,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续家世》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迎来人生高光时刻。

  1949年出生在南京西善桥的张大明,人生经历丰富。他一辈子喜好文学,退休后开始创作,走上了从读者到作者的耕耘之路。

  8年前的盛夏,张大明历时8年创作的60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家世》(上下卷),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引发关注。

  (长篇小说《续家世》)

  《家世》自清末民初写起,一直写到1991年,时间纵贯百年。张大明以普通人的视角,从家族原型——张氏家族繁衍、传承的历史图景中,描写了6代几十个人苦难、奋斗、担当的岁月历程,叙述着光阴的故事改变着每个人。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应着张大明的精神世界。他生活在西善这片热土,见证时代变迁,始终觉得只有用文字才能留住岁月过往。

  《家世》出版时,正值西善桥街道围绕“理想教育小镇”建设,开展各类文化阅读活动,创建特色文化品牌,辖区居民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之时。2022年世界读书日中,张大明在街道举办的“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书香飘溢西善”主题活动中开讲,结合文学创作畅谈理性阅读,广受读者好评。

  更有意思的是,媒体人、画家蔡震《画说西善》采风速写展应运而生,作品中出现的西善桥、古遗井、福润、油坊、永盛、西善花苑、嘉业、明尚、齐修、平治等社区街景,是《家世》故事曾经的发生地。

  缘分由此产生,张大明和蔡震一见如故,成了志趣相投的朋友。

  诸如此类的经历,让张大明萌发了创作《续家世》的愿望,一切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续家世》聚焦改革开放

  张大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几十年来从未间断阅读经典名著,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素养。他曾长期在矿山、钢铁厂工作,丰富的工作经历及人生阅历为其小说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作家,张大明的前一部作品《家世》,曾被人称之为西善桥地区的《人世间》,在社会上,尤其是在西善桥地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续家世》自1991年写起,至2022年止。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加快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历史时期,思想观念的碰撞在所难免。

  (张大明的写作空间书刊为伴)

  张大明围绕张书香留不留在英国而产生的思想碰撞进行了生动地描写。正当此时,中国城市化建设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情景。

  对此,张大明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对种种社会现象进行了充分地展现,客观地反映了西善桥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梅新民是书中的典型人物。他为了建设家乡,放弃纺织厂工作,放弃与“厂花”艾美兰的爱情,毅然回乡。张兴邦在遇见小区清洁工被欺凌时,奋然向前,“该出手时就出手”。百乐园公司老板杨彪为人狡诈,灵魂丑恶……对此,作者则给予了无情的鞭挞。旗帜鲜明地进行讴歌与鞭挞,是《续家世》的一大特点。

  《续家世》责任编辑王昕宁认为,《家世》自清末民初写至公元1991年,《续家世》紧接着写至2022年5月。《续家世》以西善桥地区为典型环境,描写了一系列的典型人和事。小说是一面镜子。《续家世》正是这样的一面镜子,再现了西善桥地区这一时期的风貌及其巨大变化。西善桥地区不过是全中国的一个缩影而已。

  《续家世》里所刻画的典型人物,形象生动,丰满感人,具有代表性。例如,张书香冲破旧思想的藩篱,只身一人漂洋过海去英国读博……又例如,梅新民为了给家乡做贡献,甘愿放弃工资和爱情……再例如张宁远学成后,满怀桑梓情,不留京城,回到家乡从事教育……他们都是当今青年的典范,他们将在广大青年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续家世》故事生动简洁

  《续家世》近10万字,计29章节,其中“田园生活”“考进纺织厂”“‘厂花’……”“筑巢”“入党”“集市风波”“蜕变”等章节,人物接地气,故事有曲折。

  张大明围绕“家世”塑造人物,写的是身边的市井、形象。蔡震在为《家世》写的书评中说:“过去,有关普通人‘家世’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见。但实际上,‘家世’文学本就应既有显赫大家的传说,也有寻常百姓的故事。”

  蔡震的观点,让张大明很受启发。

  (西善桥速写 蔡震绘画)

  以至于张大明在《续家世》的“引子”中直言:说得好啊!为什么不多写点普通人的“家世”呢?显赫大家的传说固然动听,然普通百姓的故事亦很精彩。读过《家世》的朋友一定有这样的同感。这部《续家世》,继续说今儿的新鲜故事。

  张大明在描写年近八旬老人张兴邦见义勇为时,是那样的有声有色;在刻画杨彪、樊震等人的丑恶嘴脸时,是那样的无情而又入木三分。所以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娴熟技巧。

  王昕宁说,《续家世》的构架紧凑,毫无臃肿之嫌。它既保持了传统章回小说的写作手法,又兼有现代小说的特点。作者深谙当今社会已进入快节奏时代,那种慢条斯理的行为方式越来越不被人接受,而短平快则更为人们津津乐道。人们对阅读更是如此。正因此,作者在创作《续家世》时,原计划用30万字的篇幅洋洋洒洒,不急不慢地写就,后来决定改为仅用近10万字写成,从而给作品大大地瘦了身。

  为了适应读者快节奏的阅读习惯,创作过程中,作者大胆采用了多侧面、小篇幅推进的手法,使故事情节既生动又简洁,人物形象更清晰可见。

  阅读《续家世》,人们可以感受到,其语言简洁而不烦。如张书香与路斯文的一段对话:

  (西善桥速写 蔡震绘画)

  书香笑笑,温柔地反问道:“斯文,你这样做,不累吗?”“为了保护你,再累,我不在乎,永远不在乎!”他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这样回答。

  “永远?”

  “永远!”

  “真的?”

  “难道你怀疑?我向你发誓!”……

  我们阅读《续家世》还可以看出,作者善于运用中、短句,尽可能不用或少用长句。这给读者阅读时带来了方便,也省了读者的时间。作者还善于运用诗歌来反映事物,刻画人物,这也是这部小说的一个特点,读者可以从中窥见作者文学功力。

  《续家世》渗透世间冷暖

  身材瘦瘦高高的张大明,每当被人冠以作家之名时,他会本能地拒绝。

  “我只不过是一个爱好文学的普通市民,作家可不敢当啊!”他谦逊地说。

  创作《家世》《续家世》,初衷就是记录西善百年历史,通过一个典型的家族繁衍、传承的历史图景,描写6代几十个人苦难、奋斗、担当的岁月历程,叙述着光阴的故事改变着每个人。

  张大明说:“时代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势不可挡。千千万万的家庭也一定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生活水平不断地得到改善。小家与国家的关系,固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分不开,但与其家族德、风的世代相传分不开。我在小说中充分展现了这个家族中每一代人的自强不息、淳朴敦厚和忠实可信的品质。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美德的生动体现。”

  回望自己的人生路,张大明有时候也觉得挺有戏剧性的。

  本文作者采访张大明(左)

  他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了原先的矿区工作。写小说的计划,也就在心里搁浅40多年,直到退休后才梦想成真。出版《家世》后,老伴周阿姨替他高兴,也以为他不再会成天猫在书房,多些回归大自然的生活了。谁曾想,写作也会上瘾,他继而又投入《续家世》的写作。

  “《家世》后续故事,像一帧帧电影画面,不时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必须写出来,我的人生才算有个交代,才有滋有味。”张大明笑容灿烂地说,神情中有如释重负之感。理想与坚韧,一直是他身上挥散不去的烙印。

  蔡震也以读者的身份,谈了他对作品的理解。他说,小说在刻画人物的同时,也描写了岱山地区的民俗民风、世间冷暖。每年的四月初一,岱山的村民都要去金牛镇赶庙会,张荣春也挤在人流中,浏览着各式各样的山货土特产品、小手工艺品。他为自己挑选了一把农具。一阵阵锣鼓声在他耳边响起,一个江湖戏班子赶来唱大戏,张荣春赶紧跑去凑热闹,原来演的是《三岔口》,引来路人阵阵喝彩……这样的情节,有生活原型,真实可信。

  《家世》《续家世》舍弃了“家国天下”的高调,回归到要做什么样的人、要有什么样的家这一常识中。“家”是社会中最小的单元,家的特性也是血脉的延续。作品讲述了“家庭”“个人”“社会”的联系与羁绊,通过几代人的生活经历,描述了一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的浮沉兴衰,折射出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

  据此可见,《续家世》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小说。

  撰文/梁平 摄影/范素丽

标签:家世;故事;小说
责编: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