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商院职业技术学院学子三下乡:“十进”红都长征路,垃圾分类绿色行
2023-08-25 10:42:00  
1
听新闻

  为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中心等举办的“美丽中国·青春行动”2023年青少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的号召,近期,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江山长征路,垃圾分类绿色行”“三下乡”暑期实践团前往共和国摇篮,红色长征第一站——江西省瑞金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将“红色长征文化”与“垃圾分类绿色行”相结合,通过走进红色博物馆、红色水井、红色摇篮、红军村、红色长征第一山、红色街道、红色社区、红色小区、红色驿站、红色车站等十个场所开展垃圾分类,生态环保调研和科普宣传等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传承红色历史文化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成长进步。

图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江山长征路,垃圾分类绿色行”实践团队出征合影

  红色历史,绿色传承。第一站,实践团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走入博物馆,“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10个红色大字巍然醒目,博物馆是为纪念共产党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缔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而建立。活动中,实践团参观学了“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曲折中巩固发展”、“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战略转移”五大主题专栏,每个专栏图文实物并茂,灯光声电齐辉,气势恢弘,让人震撼,实践团全体成员久久驻足参观学,铭记历史光辉,传承红色基因。

图为实践团走进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铭记历史光辉,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水井,绿色助力。第二站,实践团来到红色水井。“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当年毛主席为解决群众吃水困难而亲自带领红军挖的红井水依旧甘甜清澈。活动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分别到红井景区各个部委旧址处,结合“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主题向红井景区来往游客群众们分发降温宣传扇和便携手袋,同时深入红色田地间,穿插讲解垃圾分类对于我们所居住环境的重要意义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碳生活方式,号召居民群众们从自己身边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居住的环境更生态、更绿色、更美丽。

图为实践团来到红色水井旧址参观学

  红色摇篮,绿色相伴。第三站,实践团来到共和国的红色摇篮—叶坪镇。红色,是这里最亮的色彩。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诞生。绿色,是这里最旺的颜色。曲径通幽、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分别参观了共和国初期各个部委旧址,同时结合所学专业走进中央对外贸易局旧址处,现场“沉浸式”观看和学其辖管财务科、会计科、出纳科等机构旧址和历史概况。大家在这里感悟初心,牢记使命,用心传承好老一辈先辈领导人们的专业精神,当好新时代财会人。

图为实践团来到红色摇篮叶坪旧址感悟初心,传承财会专业使命

  红色村庄,绿色华屋。第四站,实践团来到红色村庄—华屋。实践团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走进华屋宗祠,感悟华屋红色文化、十七位烈士的光荣事迹以及黄沙村的历史变革。随后,实践团来到华屋后山,在十七位烈士栽下松树的地方,一棵棵苍天松树,大家注视着树下每一个鲜红的名字,一幕幕当年烈士离乡参军情景映入眼前,大家站在华屋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神情庄重,瞻仰先烈,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图为实践团来到红色村庄华屋瞻仰十七位烈士

  红色长征,绿色云石。第五站,实践团来到万里长征第一站—云石山。远远望去,云石山峰峦雄伟,巍然挺立,山上三面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古树参天,鸟语花香,实践团成员沿着一条百级石砌小道向上弯曲攀行着,来到半山腰仔细地仰望着杨尚昆题写在岩石上的“长征第一山”五个酋劲有力的红色字体。藏于绿荫云霭之间的“雲山古寺”静静的坐落在山顶,毛主席与张闻天同志的雕像依然在促膝长谈,仿佛守护与见证着这段红色长征史。

图为实践团来到红色长征第一山云石山重走长征路

  红日东升,绿色街道。第六站,实践团来到红色街道—东升街道,实践团跟随东升街道工作人员前往街道周边商铺及居民家中进行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科普宣传,同时进一步实地调查与记录不同商铺和居民家中主要产生的垃圾类型及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同时,实践团还带着米、油、面和儿童文具等慰问品前往街道管辖区内困难群众及留守儿童家中进行看望,把关爱之情传递给了特殊困难群众,用实际行动拉近与特殊困难群众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党和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图为实践团来到红色东升街道看望困难群众和留守儿童

  红色社区,绿色共建。第七站,实践团来到红色社区—思源社区。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在思源社区文明实践大讲堂,实践团队围绕“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主题给社区居民朋友们进行了一场现场PPT宣讲会,讲述了垃圾分类对于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低碳生活的概念以及常见低碳生活方式。活动中,全体实践团成员积极参与到每一位居民中,通过发放“垃圾分类,低碳生活”宣传资料,传播宣传生态文明思想,更好地了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每位居民致力于成为维护社区环境的参与者、志愿者和宣传者。

图为实践团在红色思源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知识宣讲会

  红色小区,绿色智能。第八站,实践团来到红色小区、无废示范小区—和园和攀桂豪庭。和园小区活动中,实践团联合社区志愿者一起参与了小区的“减呀拣呀俭”垃圾清扫行动,大家以拉网式的方式对整个小区卫生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攀桂豪庭小区活动中,物业经理带领实践团参观和体验了智能垃圾分类站,并现场通过“掷沙包小游戏”的互动形式让大家不断熟悉垃圾分类方法,让居民群众更容易、更轻松地快乐了解到垃圾分类知识。

图为实践团在红色和园小区开展垃圾清扫和督导活动

  红色驿站,绿色赋能。第九站,实践团来到红色爱心驿站—领秀时代。活动中,实践团联合瑞金赋能公益工作人员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PPT案例展示,向驿站儿童们讲述了垃圾的种类、低碳出行的方式、日常可循环利用的物品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知识,同时现场玩起“掷沙包小游戏”小游戏,寓教于乐,从娃娃抓起,让儿童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爱护环境”的意识。

图为实践团在红色爱心驿站开展垃圾分类游戏,寓教于乐

  红色车站,绿色出行。第十站,实践团来到火车站。离开这片被誉为“共和国摇篮”的红色故土,实践团成员心中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与想象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候车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积极参与到现场候车群众服务中去,通过现场的穿插讲解,主动引导、向候车群众们宣传日常垃圾的分类知识。乘车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积极与儿童、夏令营少先队员们等旅客互动交流,通过模拟垃圾分类游戏活动、分发与学校垃圾分类宣传知识卡片,向他们介绍了常见生活垃圾属于的类别以及如何废物循环利用,减少垃圾的丢弃,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生态环境。

图为实践团在瑞金火车站进行垃圾分类,低碳生活宣传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十天的社会实践,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意识到社会实践是每一位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堂成长之课,它是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学生才干的必要渠道,是学生思想,树立服务社会意识的有效途径。实践过程中每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无不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革命战争的红色年代;一场场的知识宣讲、一面面沟通交流、一张张调研问卷,对实践团来说是一种学,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种精神和技能上的再次塑造。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近期,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更是强调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后续,实践团将继续以“垃圾分类,低碳生活”为主题,践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课本知识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挖掘乡村文化特色,科普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知识,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濮林)

标签:垃圾分类;实践;长征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