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文教”的初心、责任与使命
从《新华日报》报道中学习和领悟叶圣陶教育思想
2023-08-28 21:0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姣姣  
1
听新闻

  ■编者按

  叶圣陶是20世纪我国卓越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构建了一个具有本土原创意义和丰富科学内涵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体系。言恭达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艺术类人才的培养。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穿越时空与叶圣陶对话,同时,邀请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学生与言恭达老师探讨“字言字语”。

 

从《新华日报》报道中学习和领悟叶圣陶教育思想

“倾心文教”的初心、责任与使命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70多年,尤其为语文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作品涉及小说、诗词、戏剧、童话、散文、评论等各个方面。叶老在品格和事业上的言传身教,永远是后来者的楷模。今天,我们从《新华日报》历史报道中学习和领悟叶圣陶的教育思想。

1982年1月30日《新华日报》

  与时俱进一生倾心教育事业

  叶圣陶一生几乎亲历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各个时代和教育改革的整个过程,他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构建了一个具有本土原创意义和丰富科学内涵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思想境界。

  1981年1月1日《新华日报》02版刊登了作者吕洪义的一则消息《老教育家叶圣陶寄语纪集中学师生》。文中写道:“新沂县纪集中学前几天接到了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发自北京的复信。信中对一位语文教师所提问题,作了热情的答复,勉励师生在新的一年里,努力教好学好各门基础知识,为‘四化’事业辛勤培育人才,为‘四化’事业力争早日成材。叶圣陶同志为了鼓励青年一代重视社会科学,练好语文基本功,应邀为学校选辑学生优秀作文,寄来了‘好作文’三个苍劲有力的封面题词。”

  1981年2月1日《新华日报》04版刊登了《叶圣陶建议大家关心少年儿童》,文中写道:“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说,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关心和爱护少年儿童的风气。叶圣陶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家长和教师不能光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要推广开来,关心和爱护全社会的孩子。他建议学校改进教育方法。他说,不要硬灌,不要求死记硬背。要注重启发,注重理解,注重独立思考。光念书不行,要让他们手脑并用。体育不能忽视,音乐和绘画也不能忽视。我们要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全面胜过我们的人。”

  1982年1月30日《新华日报》第四版刊登了一篇《激动人心的来信》。作者俞振兴是一所农村中学的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深感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向叶圣陶老前辈写了一封信请教。后来他了解到叶老已85岁,工作忙碌,身体也虚弱,觉得叶老肯定不会回信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收到了叶老的回信。信中写道:“数十年来,大家随便教语文,或有成绩,或没有成绩,都说不出个所以然。近年来大家知道再因循下去不行了,说得严重些,将妨碍四个现代化,因而都希望改进,而且宜快不宜缓。改进必须从研究入手,研究得切实,才能发见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教育兴则国家兴。1984年10月6日《新华日报》03版刊登了记者张严平的稿件《一生关心教育事业的老人——国庆前夕访问全国政协副主席叶圣陶》。文中写道,叶老在70年前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小学、中学、大学担任教员,解放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有深切的体会。叶老表示,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稍一耽搁就落后于世界水平,就妨碍了四个现代化的进展。所以教育工作必须改革,必须提高,既要稳妥,又不宜迟缓,否则就不能适应建设的需要,也就是拖了建设的后腿。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1985年2月26日《新华日报》04版刊登了荃虹的稿件《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提出要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之外自学》,文中写道:“如何使小学生更快地获取新的知识?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一至四年级小学生‘从小学起’智力竞赛筹备会议上,著名老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发表了意见。他说:‘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很有限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在课堂之外学习,锻炼观察的本领,思考的本领,试验的本领,创作的本领,还要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学,有滋味地学。’”

1994年9月26日《新华日报》

  一代师表教育思想流芳至今

  1988年2月17日《新华日报》01版刊登了《叶圣陶同志在京逝世》。文中写道,叶圣陶同志是江苏省苏州市人,曾从事教育工作和文学创作70多年。五四运动前,他参加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托命于文艺”的战士、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先驱者之一。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为民族解放、人民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2月26日《新华日报》03版刊登了《叶圣陶和记者——忆一次难忘的采访》。作者袁养和曾在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采访叶圣陶,回顾当时的情景,他在文中写道:“那是1982年11月29日,88岁高龄的叶圣陶老人来到江苏代表团第五组参加讨论。他穿一身灰褐色中式棉衣,手捏助听器,长眉高耸,精神矍铄地坐在一张茶色长沙发里,红润的脸上满是笑意。代表们都很尊敬他,请他发言,他谦逊地笑着站起身来,亮开铜钟般宏亮的嗓门,热情洋溢地发表了对新宪法草案,特别是对发展教育事业和推广普通话的看法,讲了足有半个钟头。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感动了代表们,会场气氛活跃。”

  1988年12月14日《新华日报》01版刊登了《叶圣陶骨灰归葬甪直故里》一文,作者苏伟写道:“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的骨灰,由其亲属护送,8日从北京归葬至吴县甪直镇。叶圣陶曾在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今甪直小学)任教,在这里创作了近百篇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叶氏家属还将1万元作为‘叶圣陶奖学基金’赠给甪直小学。”

  1994年4月15日《新华日报》03版刊登了《叶圣陶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宁举行》,作者忻文在文中写道:“在叶圣陶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省叶圣陶研究会和南京师专昨天联合召开‘叶圣陶教育思想研讨会’,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来自高校和其它科研部门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深切地缅怀叶圣陶孜孜不倦、身体力行、献身教育的哲人风范,并就叶圣陶的育人观、师德观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1994年9月26日《新华日报》03版刊登了吴金泉、顾香男、黄载的稿件《我省拨专款修缮叶圣陶纪念馆》,文中写道:“1988年,叶老病逝,他的骨灰归葬甪直。现在甪直有叶圣陶纪念馆、叶圣陶墓、未厌亭及叶老创办的生生农场遗址。今年10月28日,是他100周年诞辰,全国政协、民进中央将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叶老业绩,教育和激励人们为‘四化’建设添砖加瓦。8月下旬,副省长张怀西由苏州市及吴县有关领导陪同,到甪直镇现场办公,决定由省、县两级拨专款18万元,用于叶圣陶纪念馆的此次维修。”

2006年3月18日《新华日报》

  为学习叶圣陶的教育思想,社会各界呼吁建立永久的学习基地。2000年11月27日《新华日报》B02版刊登了《叶圣陶纪念馆新馆落成开放》,作者吴旭峰、丁蔚文在文中写道:“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叶圣陶先生纪念馆新馆全面落成,今天在他执教多年的吴县甪直镇正式开放……在叶圣陶纪念馆扩建、重建基础上重新布馆的新馆,有叶老家人日前新捐赠的150多件叶圣陶珍贵的实物、证件文本、旧版珍藏书籍;各级叶圣陶研究会发动征集的许多实物资料。目前,新馆总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扩建了‘生生农场’。”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标签:叶圣陶;教育家;教育思想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