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苏企IPO数量居国内第二
4家省内券商保荐业务超过30单
江南时报讯(记者 王琦)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于国内资本市场也是相当不平凡的一年。根据资本邦等机构的统计分析,2020年总共有396家公司在A股IPO上市,相对2019年的203家同比增长95.07%;募集资金总额超过4725亿元,相对2019年的2535亿元同比增长86.39%。江苏去年新上市公司超过60家,数量仅次于浙江,位居国内第二。
总体情况
去年A股上市公司数量创新高
资本市场方面,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量和募集资金总额也达到历史新高。具体来看,2020年总共有396家公司在内地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超过4725亿元,创2011年以来IPO融资额新高。普华永道认为,注册制的实施加快了A股IPO的速度,通过注册制发行的IPO数量已经超过了核准制。
从2020年年内上市板块来看,396家企业中,科创板数量名列前茅,总共有145家,占全年IPO总数的36%;其次是深交所创业板,总共有107家,占比27%;上交所主板90家,深交所中小板54家。从2020年IPO募资总额来看,科创板也是一枝独秀,为2226亿元,接近50%;其次是上交所主板,为1234亿元;创业板为893亿元,中小板为372亿元。
由于2019年科创板推出,2020年科创板的IPO上市数量和募资金额“遥遥领先”。2020年8月24日,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正式开市交易,截至2020年年底,共计63家企业创业板注册制上市。2020年IPO募集资金按行业分布来看,得益于中芯国际532亿元的募资金额,半导体行业募资698亿元位列今年IPO行业榜首;其次是公路铁路,募资307亿元;生物医药募资250亿元,位列第三位。
省内公司
江苏去年逾60家公司A股上市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撰文指出,“十四五”时期,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更多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上市公司对于区域经济的贡献和影响越来越大。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浙江、江苏、广东名列三甲,均有超过60家公司在A股上市,具体分别为62家、61家、60家,紧随其后,北京41家,上海38家,安徽20家,山东17家。在注册制下,2020年科创板IPO企业数量最多,为145家,这其中又以江苏表现最为强劲,其一省即达到30家。其科创板IPO企业主要集中于医药生物和电子行业,其中医药生物企业有6家,电子企业有7家。
按募资净额计算,地区排名依次是: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其中,上海以1151.83亿元高居榜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海和北京外,江苏的企业募资能力不俗。去年江苏募资规模最高的是华润微,首发募资规模为43.13亿元,其次为天合光能、思瑞浦、泽景制药,这些公司都是科创板公司。
需要说明的是,华润微为央企子公司,具有多重特殊身份,其为红筹企业,又是科创板“红筹第一股”,公司办公和主要生产经营地都在无锡,作为江苏上市公司也无可厚非。从省内城市来看,苏州市继续一骑绝尘,去年共有25家公司上市,募资规模达到125亿元,位居省内第一。无锡市去年也斩获颇丰,13家企业完成IPO,但是募资达到121.47亿元,单体融资规模比较高,其中募资最多的华润微就是来自无锡。
省内券商
保荐承销IPO逾30单成绩斐然
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券商也从中赚得盆满钵满。2020年首发承销保荐费用总和为232亿元,2019年为111亿元,而2018年首发承销保荐费总和则为55亿元。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分析,江苏省内4家上市券商保荐业务超过30单,保荐费收益超过20亿元,华泰证券继续稳居省内大哥的地位。
从具体省内投行来看,华泰联合证券以19单位居国内券商第6位,占到省内券商保荐业务的半壁江山。2020年12月23日,由东吴证券保荐承销的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顺利上市,成为江苏省首家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台资企业,也是东吴证券2020年保荐承销上市的第10家企业。东吴证券表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行业的天职,公司将坚持服务苏州根据地、融入长三角、服务中小微,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助推更多潜力企业驶向资本市场新蓝海。
值得注意的是,省内券商也积极利用地缘优势,开拓省内IPO市场,像东吴证券的10单保荐业务中,省内上市公司就占了5单以上,特别是苏州本市的上市公司占比不小。南京证券2020年担任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将国联证券送入A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剑锋表示,国联证券A股IPO项目是公司2020年继东吴证券配股、南京银行非公开发行股票等再融资项目后完成的第三单金融企业股权融资项目,充分展现出公司投行团队过硬的专业水准,为江苏资本市场发展和证券行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