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石】河南:数字科技,让“沉睡”的“国宝”开口说话
2022-03-25 16:20:00  来源: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  
1
听新闻

  河南:数字科技,让“沉睡”的“国宝”开口说话

  如今,5G、AR、VR以及数字孪生等多种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演艺、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沉浸式游览、智慧景区等领域,数智文旅的全新体验日益丰富。文物大省河南近期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收获好评连连。

  2021年河南春晚上,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网络,14位舞蹈演员身着融入三彩元素的襦裙,肉嘟嘟的脸上画着“斜红”妆容,时而严肃庄重,时而嬉笑打闹,宛如从博物馆中“复活”的“唐宫美人”。一时间,“唐朝小胖妞儿”成了行走的表情包,也让创意取材地河南博物院火出了圈。

  从河南博物院走出的唐宫少女,不仅带来了大唐盛世的霓裳羽衣,而且借助VR科技,把“妇好鸮尊”“贾湖骨笛”“莲鹤方壶”等国宝也一一搬上了春晚舞台。

  “利用5G、AR等新技术‘唤醒’历史文物,让‘橱窗中的历史’变成‘可参与、可体验、可互动的历史’,打造出与年轻群体个性特征相契合的IP是《唐宫夜宴》成功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这样评价。

  《唐宫夜宴》实力“出圈”后,河南卫视再接再厉,在传统文化和数字科技的融合发展之路上频频出新出奇,出品了“元宵奇妙游”“端午奇妙游”“清明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作品,并以《纸扇书生》《洛神水赋》《龙门金刚》《和》等节目为代表,为广大网民呈现了一场场酣畅淋漓的文化大秀。

  在创新表达方式的同时,“文化+科技+旅游”深度融合的沉浸式旅游体验风头正劲。

  在河南中牟,建业集团打造了全景式戏剧群落《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作为一部以中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项目通过现代高科技和智能化手段,以及承载文化记忆的地标和炫酷的声光电技术,沉浸式演出营造了满目成影、随地成像、处处皆景的效果。

  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秘书长刘兵表示,由于产业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场景创新、IP开发、沉浸式产业、展演、“互联网+”已成为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来源:九派新闻)

  浙江龙泉:“文化+科技”让千年“剑瓷”走得更远

  “剑瓷龙泉, 魅力千年”。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一块普通的钢铁经千锤百炼,成为高雅艺术品龙泉宝剑;一块普通泥巴经艺术之手,变成世界“非遗”龙泉青瓷。一文一武,一刚一柔,传承千年而不衰。

  目前,龙泉有剑瓷企业1000余家,近五年,剑瓷文化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剑瓷电商销售额年均增长40%以上。

  龙泉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而如今,文化赋能和科技加持使得龙泉青瓷魅力四射。

  走在龙泉宝剑厂的青石路上,水池台榭、古代铸剑的场景就在眼前,“锻造、打磨、洗磨、装配,每个工序都展示在游客面前,游客可以零距离体验中华传统技艺的魅力。”龙泉宝剑厂厂长、中华老字号企业“龙泉宝剑”掌门人张叶胜介绍,龙泉宝剑的制作工艺复杂,从原料到成品需要经过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8道精密工序,钢坯加热后迅速锻打,反复捶打长条剑坯,历经千锤百炼,一把刚柔并寓的宝剑才塑造成型。

  近期,一部影视热剧《山河令》红遍大江南北,剧中一把“白乙剑”成为“网红”,5000多元一把的“白乙剑”成为龙泉宝剑厂的热销产品,供不应求。

  “科技加持”让龙泉青瓷魅力四射。“哐当”一声清脆的声音后,所有人的目光定格在地上的茶杯上,让人惊讶的是,从一米多高的柜台上摔到地上的青瓷却没有丝毫的破损。“传统龙泉青瓷存在易碎、过重、传热快等难题,能不能让青瓷更结实不易碎?让青瓷再薄一点显得不那么厚重?能不能增加青瓷的隔热效果,用起来不烫手?”

  龙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突破传统青瓷的“先天缺陷”,龙泉市金宏瓷厂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了“高强度抗菌龙泉青瓷技术”,打造了高强度的龙泉青瓷。近年来,龙泉市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组织开展青瓷烧制技术攻坚,全力破解青瓷标准化生产、烧制温度控制难、易碎、过重等难题,推动龙泉青瓷精益求精发展。

  近年来,龙泉不断以“文化+”催生新技术、高举“文创”大旗,从普通器械到高端私人订制,龙泉剑瓷行业借助衍生产品销售的新链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来源:文汇客户端)

  刊发于《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第3期 (2021年10月22日)

标签:龙泉;龙泉青瓷;青瓷
责编:姬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