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尽其用,阜宁这样点“草”成金!
2025-06-18 07:4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姚磊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副产品,也是重要的农业资源。近年来,盐城市阜宁县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径,让田间“包袱”变身为腰间“财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

  随着全县小麦机收结束,田间散落的麦秸秆也有了新去向。随着秸秆离田政策持续落地生根,越来越多农户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用实际行动为生态农业“投票”。在兴达秸秆专业合作社,从最初尝试秸秆离田到如今将其纳入标准化生产流程,政策补贴的“暖心”、秸秆综合利用的“生金”,让秸秆离田处理成了既保护环境又富口袋的双赢选择。

  阜宁兴达秸秆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开顺介绍说:“每年大约收购在1万吨左右,以加工草垫为主,多余的情况下我们加工一部分治沙草、菌种和饲料草。”

  “秸”尽所能、变废为宝,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为杜绝秸秆露天焚烧,污染水体和空气环境,近年阜宁县通过招引一批“消化吸收”秸秆的项目落户,解决秸秆集中回收“最后一公里”。总投资3.5亿元的阜宁长青生物质热电项目,主要以消耗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先进的烟气净化系统,将从田间收来的大麦、小麦、油菜等秸秆进行集中处理,焚烧发电,预计今年可处置农作物秸秆约20万吨。

  “我们秸秆经称重、解包、掺配被送入锅炉燃烧,产生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整个过程环保高效,我们厂日消耗秸秆700到800吨,收购价格280元每吨,助力农户增收,发电量一小时2.8万度电,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9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为95.98吨和14.85吨。”阜宁长青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洋说。

  今年“三夏”期间,全县各地坚持以规模种植点和国省考断面、重点河道沿线为秸秆离田重点区域,建立小麦规模种植点秸秆离田清单,做好种植主体、秸秆离田主体和秸秆利用主体的对接,签订秸秆离田服务协议,落实秸秆离田机械装备和秸秆堆放场地。秸秆变身成为绿色资源,既解决了企业秸秆原料需求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环境污染。

  截至目前,已完成秸秆机械化离田面积约8.6万亩,麦秸秆离田后直接运往长青电厂或通过秸秆收储企业加工后作为蘑菇基质。预计今年秸秆离田利用率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

  姚磊

标签:秸秆;秸秆综合利用;生态效益
责编:陈衍晖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