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英雄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江苏牧院学子开展暑期实践
2023-08-24 11:3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蒋沈晗洋 彭芷懿 汪非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为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传统。近日,江苏牧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科青年”实践团在学院团总支书记蒋沈晗洋、辅导员彭芷懿和汪非的带领下,前往泰州兴化市陈堡镇开展“踏寻抗美英雄红色故里 谱写乡村振兴党史华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追寻英雄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团队成员第一站来到兴化市陈堡镇里堡村,座谈会上,陈堡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时庆涛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述了张艺谋电影《狙击手》的主角原型、“上甘岭狙神”张桃芳战士的生平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张桃芳在1953年上甘岭阻击战中,耗弹436发,毙敌214名,缔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最高记录,被誉为“世界十大狙击手”,志愿军总部为其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狙击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其“一级国旗勋章”。

  实践团成员对这位兴化陈堡水乡走出来的英雄有了更为生动具体的认知。

  会后,团队成员采访了抗美援朝老战士郑诗厚。郑诗厚老人是张桃芳同乡同团的战友,16岁就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曾是24军9连的一名通讯员,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役。采访现场,老人提到,在他参与的众多战役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上甘岭战役,他们攻打的青石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条件非常艰苦,战斗异常惨烈,他们坚守了三天三夜,滴水未进,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三个人。回忆起冬夜里上甘岭的场景,老人仿佛历历在目,说着忍不住地哽咽,也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同学们。

  随后,团队成员第二站来到武泽村,这里是抗日名将陈中柱殉国地。在时庆涛主任的介绍下,成员了解到陈中柱将军是江苏盐城人,少时就志向远大,编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以一腔报国热情,投身抗战运动,并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李长江投敌后,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他毅然选择了与日伪军血战到底,最终在陈堡镇武泽村不幸罹难,被敌军割掉头颅,年仅35岁。武泽村村民奋力保护其妻女,并连夜撑船送其夫人前往驻扎在泰州的日军司令部索要将军首级,使得将军得以全身安葬。

  离开武泽村,时庆涛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将军纪念馆,成员们在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遗留旧物前驻足观看,纷纷表示要肩负起弘扬红色精神的责任,让抗战英雄的遗志与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团队成员第三站来到蔡堡村,蔡家堡党支部是陈堡镇成立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解放战争期间,蔡堡的英雄儿女更是为取得革命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从1946年11月到1948年6月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遭国民党反动派、还乡团杀害的蔡堡共产党员、乡村干部和革命群众达36人。

  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成员们来到蔡堡烈士墓前,怀着沉重而崇敬的心情追忆当初,缅怀先烈,感恩先辈抛洒热血,换来今日和谐安宁,慷慨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奋发精神,用青春热血共创新的辉煌。

  回首来时路,砥砺再前行。通过此次“踏寻抗美英雄红色故里 谱写乡村振兴党史华章”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让动科学子深入了解了泰州兴化当地丰富的红色党史资源,更激励了动科青年继承先烈爱国热情,弘扬伟大革命精神,鼓舞新时代青年青春奋斗正当时,不负韶华不负己。

  (蒋沈晗洋 彭芷懿 汪非)

标签:陈堡镇;团队成员;上甘岭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