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浸润政德教育,涵养清风正气,高质量抓好集中学习培训。2月底,以本年度基层党员冬训工作为抓手,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党支部、团支部的党团员老师们在书记刘玮的带领下,走进了苏州市政德教育基地——况公祠。
回顾历史 感受勤政清风
况钟,字伯律,江西靖安人。明宣德五年(1430年),任苏州知府,正统七年(1443年)卒于任上。治苏十三载,留下了“三离三留”的青史佳话,深受百姓爱戴。西美巷况公祠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2019年,苏州市纪委监委对其重新修缮,将况钟“为政以德”的治世之道作为主线,在保护古建筑、保留祠堂原貌的同时,把苏式园林的艺术之美充分融入其中,向大家展现苏州特色廉洁文化。
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党支部、团支部的党团员老师们以况钟廉政事迹为主线,结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传统剧目《十五贯》,深刻体会“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的为政不移公仆之心。
互动科技 跨越时代对话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党团员老师们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与况公“对话”,与12位苏州有关的古代贤官廉吏“对话”,与苏州14个具有代表性的廉洁文化点组成的廉政教育专线互动。在沉浸式场景中,大家深刻感受到况钟律己正人、崇尚俭朴、力戒奢靡的精神,以及善事父母、严管子女、君子之交、举荐贤才等生活作风。
纵古观今 激发党员讨论
了解况钟的廉政事迹后,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要以历代清正廉洁的从政者为榜样,进一步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不忘廉洁从教、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做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用自身人格魅力和专业知识去影响和培养学生,用责任和智慧书写师魂。大家更加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信念,致力于形成具有教育特色、符合教育规律、服务师生成长的校园廉政教育阵地群。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把“立政德”作为信仰追求,以执着的追求践行初心使命,以坚定的行动履行职责担当,推进廉洁教育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为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沧浪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