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莼鲈之思乡愁文化主题宴在东太湖畔发布
2023-10-31 14:5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政中  
1
听新闻

  从寻味乡愁最经典的中国意象,达致追求原乡美好味道的总和。10月28日下午,来自餐饮行业、文化艺术界、媒体圈以及当地主管部门的二十多位嘉宾齐聚吴江东太湖畔的上书洲书院,共赴2023第二届“莼鲈之思”文心美食原乡论坛之约,围绕莼鲈之思在文化传承中的“活化”、如何在文商旅融合体系中形成更高维度和可操作性的IP以及莼鲈之思与现代生活审美等话题展开对话交流,当晚六点,2023莼鲈之思乡愁文化主题宴(秋季篇)在鼎记嘉年华挹秀阁发布。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许多美好的词汇,在岁月的长河里一直熠熠生辉并且不断滋养着我们,这其中尤以张翰的莼鲈之思代表中国人乡愁的精神原点,一代又一代慰藉中国人的精神味蕾,留给吴江沉淀最为久远且关联诗文存量巨丰的文化遗产。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莼鲈之思,每个时代同样都应赋予新的内涵,莼鲈之思不应只是莼菜鲈鱼的简单叠加具化为一道菜,它是不时不食、与古为新、美美与共,寄托所有对于故乡美好味道的记忆和想像,而莼鲈之思乡愁主题宴作为其重要载体,应是代表吴江作为中国乡愁的“原乡”献给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异乡人”的仪礼,是风雅高级、温情走心的待客之道。

  论坛活动在苏州古琴研究会会长吕继东操缦《流水》中拉开帷幕,江苏省烹饪协会会长牛坤首先为鼎记嘉年华现场授牌并颁发“江苏文化名宴”荣誉证书,牛坤表示,莼鲈之思宴有着充分的文化历史传承脉络铺垫,也是江南美食的积淀,对于游客也好,食客也好,美食家也好,相信将会因这道名宴而爱上吴江这座城。

  苏州市烹饪协会会长、江南雅厨金洪男认为,苏州菜的最大特征是“文”,而苏州菜最具代表性的“时令”却往往为人忽视,莼鲈之思的“文化与时令”更显特色,同时他还以不久前中国人获得提拉米苏世界锦标赛冠军为例谈到中国餐饮的国际化。苏州菜的讲究时令、不时不食与国际餐饮潮流“自然为上”的理念是一致的,在国外许多米其林餐厅,一般要求原料不超过5公里,如果超过20公里基本就不做了,这与现代社会讲究交通发达、全球资源的路径是完全相悖的,未来真正可持续、有价值的餐饮,应该是用以家乡、自然、本地以及古法技艺的结合来呈献给消费者。

  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文体旅游局局长费飞表示,本次论坛活动恰好也为东太湖度假区“国创”做了一次很好的赋能,太湖文化与垂虹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东太湖度假区文旅核心资源,美食文化与之相融会让人有更多的共情,也必定会更有生命力。

  吴江区餐饮业商会会长、鼎记嘉年华董事长徐卫新表示,作为本土餐饮企业,“嘉年华”本身代表一个开放的体系,吴江菜既有苏帮菜的特色,又有吴越菜系的融合,这次莼鲈之思宴获得“江苏文化名宴”是一次新的契机,更会促动自己做好吴江菜的传承、保护和挖掘,通过“莼鲈之思”创品更多更美好的吴江味道。

  苏州新梅华餐饮董事长单正表示,每一个城市都会注重自己的文化,作为餐饮人,对于莼鲈之思实现“文化”与“名宴”这两个词的联结非常令人振奋开心,餐饮文化不是孤军奋战,完全可以整合更多的资源,能让更多的人体验到不光是吃的,可以是看的,也可以是品的,也可以是听的,所有的都汇流到一起,一定是最美的。

  江苏省烹饪协会副会长陆海波认为,对于某一个带有地域标识性的元素一定要推广传承好,就莼鲈之思来说,一定是餐饮人、文化人共同奔赴的初心责任。

  著名诗人、作家车前子表示,“我是一个对于美食有着极大向往的人,但却做不了美食家,美食家可能需要几代人。袁枚说,三年内可以出一个状元,但做不出来一根火腿。象学画、钢琴等艺术一样,我希望孩子们从小能够得到“滋味”的训练,从小吃到一点味道,这也是味道的传承,包括可以开展关于美食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另外,车前子创作的《莼鲈之思》与画家郑正祖创作《吴地风貌》相得益彰,俨然联袂一组乡愁清幽的“思吴小品”。

  “莼鲈之思能够激发吴江菜更多的文化载量,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开始重视传统,重新寻找祖先的审美方式,比如汉服等等,对于美食来讲也开始关注菜与文化的关系。”莼鲈之思的“文心”由中国两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文人群体蕴藉而来,代表乡愁心性的文化主题,“对于味道的传承,重要的是提倡原来的味道、简单的味道、真实的味道”,苏州博物馆研究馆员、民俗专家沈建东深有感慨。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寻味》栏目制片人陈恒俊表示,最近我们在江苏各地开展美食的活动不约而同都会谈到苏州餐饮文化的话题,说明大家都在研究当前消费降级情况下怎么去突围,当消费者对于品质、体验感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餐饮企业怎么去迎合消费趋势打造餐饮品牌值得去深挖,苏州众多餐饮品牌的文化赋能已经付诸行动并且在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等方面已然收获良多,非常值得全省餐饮同仁共同去研究,在此意义上莼鲈之思亦已成为一个“事件”。

  《橄榄画报》《中国旅游》责任编辑、橄榄中国餐厅大奖、中国旅行奖联合创始人杨一叶认为,莼鲈之思应该要有更多的“跨界”,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还要走出去各地“巡回”展现,联合形成规模效应。想像一下在苏州,秋天除了吃蟹之外,怎么能缺了“莼鲈之思”?到东太湖来忆故乡、思情义,成为每个秋天必须要有的一个旅游目的地。

  《江南时报》苏州中心副主任孟正中表示,莼鲈之思是餐饮向文化致敬的一股“清流”,传递的是我们内心深处对故乡、田园山水的思念,对人和自然的回味,引领在美食之外追求有品质的生活亦应成为莼鲈之思的应有之意。

  资深餐饮顾问、餐创营创始人朱玉春认为,莼鲈之思的千年传承表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孜孜以求永不停顿,当下本土性、国内、国际性的融合让我们这一代人享受前所未有的味觉盛宴,这也是一个民族展现的生活盛景。

  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戴丹指出,吴江地处吴头越尾,自古以来就是交融汇通之地,不仅有文化上的交融,还有地理上的交融,尤其得天独厚的太湖气候的滋养,诗意般呈现“丰饶鱼米地,幽雅水云乡。江南何处好,乐居在吴江。”吴江拥有三张“国家级”的美食名片,中国太湖美食之乡、中国大闸蟹美食之乡、中国农家菜美食之乡,莼鲈之思对于吴江来讲是最深切的乡愁原乡所系,美食从来不只是充饥果腹之物,更多还可能有着人间百态、酸甜苦辣的情感包裹,同样也内含着一座城市的底蕴和品格,“今天的论坛活动其实也是一种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将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将吴江这座城的品格禀赋用美食来全新诠释表达”,所谓“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吴江的美食与城市文化精神是相互印证的,吴江除了吴越美食文化,还有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交融,这也和吴江名人费孝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思想一脉相承,戴丹最后强调。

  本次论坛由江苏省烹饪协会、苏州市烹饪协会顾问指导,吴江区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文体旅游局、吴江区餐饮业商会共同主办,苏州上书洲书院、鼎记嘉年华联合承办。 政中

标签:莼鲈之思;美食;苏州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