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夏制酒药、秋制麦曲、立冬发酵、立春榨酒,原先酿酒只在秋冬季节,现在用上全电了,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制作过程也特别省心省力。”4月19日,苏州市吴江区供电公司桃源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员杨正良、钱卫林在桃源镇严墓老街“元泰”酒坊了解酿酒设备用电情况时,酒坊老板孔庆生说道。
在江苏南大门,与浙江南浔、乌镇水乡古镇相连的吴江区桃源镇,素有“林海酒镇”美誉,作为全国有名的黄酒、糟烧生产基地,全镇拥有规模型酿酒企业10多家、各级各类知名酒品牌近20个,“吴宫老酒”、“古吴春”、“苏州桥”、“养生花”等一批优质品牌酒远销全国各地。不同于酿酒大厂,在严墓老街,原先像孔庆生这样使用大锅土灶,烧煤制酒的手工作坊有20多家。
“以往酿酒都是守在大灶边,烧的是煤,火候全凭经验掌握,不论哪一环出问题,都能直接导致整批原料废掉。”孔庆生介绍,他从16岁跟着父辈酿酒,至今已经走过50多个年头,酿出的黄酒在当地很有名气。传统黄酒制作需要一个长期准备过程,制作工艺更是代代相传。从前期滚角、接种到中期选米、浸泡至后期的蒸煮、发酵,都需要大量人力堆积。特别是糯米进桶发酵期间,需要孔庆生在一旁仔细监控,每半小时就要用温度计测一下罐内温度,温度太高要开盖冷却,温度太低需立燃煤加温,否则发酵就会失败……烟气缭绕的环境、繁杂的工序让年近古稀的孔庆生感到力不从心。
“记得是2022年的4月,我们在铜罗社区严墓老街上开展春季用电安全大检查,孔庆生说自己年龄大了,做完今年这批酒就不干了。”桃源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员杨正良得知老孔的想法后,建议他采用电力设备代替传统手工作业,将蒸饭、拌曲、压榨、过液、煎酒、装坛等工序全部交给“电”,减少劳动强度,延续老酒坊品牌。
采纳杨正良的建议后,6月,孔庆生开始对制酒作坊设备进行全电“转型”升级,新添电蒸饭车、磨粉机、鼓风机、恒温加热消毒车等设备。桃源供电所及时为他开通办电绿色通道,将酒坊的8千瓦单相表增容至36千瓦三相表,持续提升的电力,给传统老酒坊发展插上了“电”翅膀。
“以前采用传统酿制法,出酒率低,效率慢,容易糊锅,一次只能生产四五百斤。”孔庆生说起因为自己疏忽导致500多斤黄酒全部报废的事情仍记忆犹新。2021年冬天,他接到客户需要100坛散装黄酒订单后,便立即开始制作,不料在发酵时,由于劳累睡着了,导致所有半成品全部倒掉。如今,随着电力恒温设备的运用,孔庆生彻底解放了双手,作坊产量也跟了上去,一次就可以生产上千斤,用电酿出来的黄酒酒香四溢,也更加清澈、甘冽。
“去年6月改电之后到现在,我总共生产了20多吨糯米黄酒,相当于之前两年的产量,期间电力保障没有一点问题,每逢停电检修,供电所都会提前通知,有时还要上门提示。”孔庆生拿出一张印有台区经理姓名电话的便民服务卡说道,用电过程中,有问题只需一个电话,他们就很快来处理了。
据悉,为保障当地黄酒、糟烧酿酒企业可靠供电,桃源供电所主动作为,提前做好电能替代规划方案,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近年来,为小微黄酒、糟烧酿酒企业较集中的桃源镇澄源、严墓、贤胡、仙南等村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6.5千米,新增及改造综合变台区16个,新增配变容量2600千伏安。桃源供电所党员服务队也隔三岔五走进酿酒作坊,为其提供优质供电服务,排查治理用电隐患,宣传安全节约用电常识,不仅保障了酿酒生产安全可靠用电,也描绘了一幅“林海酒镇”的美好生活图景。(贝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