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年来,如皋市丁堰镇在乡村振兴中注重乡土味道,打造产业特色、增强生态本色、书写文明底色,稳步推动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
增强生态本色。“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丁堰镇结合传统村落创建,对老街实施保护开发,保留住历史文化古迹、红色革命遗址的原貌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分布实施如泰、老通扬运河风光带建设,打造水韵灵动、古朴清秀的宜居小镇。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把加强河道整治、提升村容村貌作为主攻方向,组织动员群众开展“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最美庭院”等行动,聚力打造了江苏省文明村1个,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
打造产业特色。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各村社区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农户自愿土地入股,采用“合作社+股民土地入股+村干部管理”的模式,形成“自主经营、干部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经营主体,全镇成立专业合作社10个,引导企业、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流转土地3万亩,打造水稻、小麦、黑塌菜、桃园、草莓园等特色产业基地18个,逐渐形成结构合理、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开辟黑猪“循环种养”的生态养殖新模式,用猪粪浇灌田地,生长玉米,玉米制作饲料再喂养生猪,严格选种、精心育种、有机饲料,赋予了养殖场的猪肉独特的口感,吃起来瘦而不柴、肥而不腻,口感醇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书写文明底色。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红白喜事标准和工作章程,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持续开展“好儿女”“好婆媳”“好妯娌”“十佳孝星”等优秀家庭角色评选表彰活动,形成“德昌丁堰”爱心品牌,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良好氛围。在村民家门口设立“港港经”百姓茶馆、村史馆(长廊)、农家书屋等,围绕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村晚”“乐一天”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多彩健康的文化活动,增强乡村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倾力打造“有志在皋”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开展村级文艺汇演、文娱活动“三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用先进文化浸润人、感染人,新时代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讯员 谈日东 江南时报 王琦 殷再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