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份晚清名人函札首次在宁亮相
“字里行间——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藏晚清名人函札展”开展
2024-03-15 16:2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记者 钱海盈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3月15日,“字里行间——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藏晚清名人函札展”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开展。展览分“金陵鸿泥”“手翰存史”“彩笺尺素”三个单元,共展出近100份晚清名人函札,均为首次亮相。

  在电讯出现前,古人依赖信函进行远距离联络,通过信函商酌公务、传达信息,同时表达感情、联络情谊。随着信纸的装帧设计日趋精致,也派生出内容丰富的书信文化,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批晚清函札,涉及曾国藩、奕䜣、骆秉章、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等众多仕宦名流,其中许多都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这些函札的展示与解读,可鉴赏晚清文人雅士、官僚士绅的文化旨趣,亦可管中窥豹,感受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与沧海桑田。

  展览中,金陵鸿泥单元着重展示与南京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或文献。如1865年曾国藩致苏松太道吴煦函记录了1864年在江南贡院举行冬闱,并补行4次乡试的情况。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孔令琦介绍,该信是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回复前苏松太道吴煦的一份同治四年(1865)春节贺函。苏松太道作为两江总督属员,在各类节日时致函上司寒暄问候、上司复函回敬是当时的惯例。函中提到的“此间科场告蒇”指1864年冬举行的江南乡试。清初江南省在江苏、安徽分省后,乡试考场仍位于南京江南贡院。但自1853年3月南京被太平天国定为首都,在此举行的江南乡试遂告停止。1864年7月,湘军攻陷南京,9月曾国藩即奏请于当年底恢复并补行之前未考的4次江南乡试。

  手翰存史单元主要陈列具有较高历史文献价值的函札珍品,以1862年恭亲王奕䜣等六大员就采购轮船等洋务致曾国藩函,最为著名。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想通过英国人李泰国向外国购买兵舰组成一支新式海军。清政府原意是由中国人为舰队统帅,英国人任副手,同时得挑选中国人上船学习。然而李泰国早于英国代表清政府与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私自签订合同,任命阿思本为司令。“阿思本”舰队在1863年开到天津,但由于舰队的司令和清政府对指挥权、用人及花费等各方面皆出现严重分歧,最终双方解除合约,舰队解散。“‘阿思本舰队’是晚清时期影响很深远的事件,也是直接促使洋务运动开展的重要契机。” 孔令琦表示,这份函札生动记录了洋务运动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尝试。

  彩笺尺素单元重点呈现晚清名人函札的艺术性要素,从素面色笺、人物纹样、动物纹样、植物花纹和集古器物等方面分别展示相应的函札精品。

  展览还展示了复刻版《十竹斋笺谱》,解读笺谱印制技艺,传承文化经典,为观众打开一扇探索南京城市文化的窗口。展览将持续到5月19日。

标签:太平天国历史;江南;曾国藩
责编:钱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