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2014年江宁区用好电视这一大众媒介,打造调解电视节目《多大事啊》。栏目坚持聚焦身边真实案例,立足“以案说法、以法促调、以调促宣”的制作理念,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至今已走过10年时间,累计播出100余期。2023年节目提档升级,引入专业律师说法,用“专业且接地气”的方式化解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矛盾纠纷,切实起到了“调解一起、普及一法、播出一期、教育一片”的良好法治宣传教育效果。
打造网红主持,特色方言调解“接地气”。《多大事啊》的主持人梅艳在2013年全国草根方言主持人大赛中脱颖而出,2014年3月被江宁电视台特邀为《多大事啊》的主持人。节目中,梅艳既是主持人,也是“调解员”,以双重视角带领观众深入矛盾纠纷一线分析冲突焦点,并从法律层面进行分析和点评,每一起矛盾化解后,当事人的一声“谢谢梅大姐!”让主持人梅艳成就感满满,渐渐“梅大姐”这个称呼在全区响亮起来。节目外梅大姐积极参与辖区内法律服务工作,走进社区走近老百姓身边,倾听居民烦恼,零距离宣传《多大事啊》。节目诞生同年成立电视台人民调解委员会,后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主持人梅大姐工作室,梅大姐每周一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口,接待社会大众的咨询和诉求表达,直接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多大事啊》得到江宁区政法委高度认可,被推荐作为江宁人民调解的新模式。
探索灵活模式,贴心上门调解“破难题”。《多大事啊》节目采用“演播室内谈话+现场调解”模式,围绕“提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主线展开,分为外景采访、演播室现场调解、第二演播室单独疏导、揭晓调解结果及后期结果反馈。播室内,由主持人、调解嘉宾与社区和事佬组成的调解团队,帮助双方当事人分析问题,解决纠纷。在演播室内不能现场调解成功的,梅大姐节目后会上门深入了解情况,耐心沟通疏导,争取达成一致。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冷暖放心上,多年来当事人陆续送来锦旗和感谢信以表谢意,感谢信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人民群众对梅大姐工作室的赞誉,也是对梅大姐调解为民最大肯定。
寻求崭新突破,全面改版升级“树标杆”。《多大事啊》开播10年节目风格成熟,观众群体固定,但节目组没有局限于现状,不断寻求新突破。2023年为适应当下观众对于电视节目和调解工作的新期待,《多大事啊》节目全面升级改版,加入专业律师说法环节,由梅大姐现场调解,结束后律师对纠纷从法律角度进行点评,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以更高专业、更多领域、更高层面去服务群众、宣讲政策、宣传文明新风。改版节目一经推出了获得观众广泛认可,《多大事啊》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多大事啊》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深入群众,为民办事,起到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教育效果。一是闻民声、集民智,调动群众“微力量”。不仅上门到访、主动约访,还及时回访、随时走访,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做到群众的关切点在哪,工作的发力点就在哪。二是舒民心、护民利,聚焦群众“微心愿”。家长里短、邻里矛盾、财产纠纷等调解案例中,无一不关系到民生福祉,无一不关系到群众利益。心愿越是微小,越能反映百姓心声,越能体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具体需求,在群众反映的“微心愿”上主动出招、善于作为,立足于当下,解群众之所急的具体问题,叩开群众的家门,更叩开了群众的心门。三是汇民情、解民忧,落实群众“微实事”。将“鸡毛蒜皮”的家常事视为“心头大事”,在“实打实”“面对面”“心贴心”的交谈中,及时了解群众的难点、痛点问题,溯源矛盾根源,找准症结所在。以满腔热情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忧心事,赢得他们的五星“好评”,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解锁“为群众办实事”的正确打开方式。
(江宁区司法局 乔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