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加1/2:周艺文个展”举办学术论坛
2023-08-14 08:27:00  作者:周文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1/2加1/2:周艺文个展”8月10日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开幕,这是周艺文当代艺术全球巡展继深圳市木星美术馆首展后的第二站。展览由深圳艺文国际美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圳慈善总会·艺文公益基金、上海宝龙美术馆主办。策展人、深圳市木星美术馆馆长吕红荣女士担任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顾振清先生为学术顾问,艺术批评家周瑟瑟先生为学术主持,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教授为艺术总监。

周艺文以减法的方式在上海展出了三组系列作品:“保鲜期”“和平广场”“绿马”,他坚持架上绘画的文本主义原则,将架上绘画视为他创作的核心,以装置艺术为延伸,表达了爱、和平与环保的主题。

当天的开幕式后还举行了“1/2加1/2:周艺文个展”学术论坛。论坛由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顾振清主持,与会的十多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与学者对周艺文“新童话主义当代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学术论坛现场

顾振清

顾振清说:“周艺文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文化跨界者、迁徙者。他不但横跨了儿童文学与视觉艺术这两个不同的人文创作领域,而且打通了观念水墨与特定场地装置这两种不同艺术媒介之间的关联。万物皆备于我,周艺文秉持的这样一种观念,归结于他以人为本的宏观视野与大开大合的人生格局。借助范式转移之力,周艺文将主观虚构的平面叙事,翻转为审视并批判消费社会的人造景观。从中,观者可以见证艺术家对公共美学与传播学的深度认知和娴熟运用。”

乔纳斯·斯坦普(中)

红砖美术馆高级策展人、瑞典艺术批评家乔纳斯·斯坦普说:这次周艺文的呈现,让我想起去年的威尼斯双年展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展览“The Milk of Dreams”,是超现实主义者Leonora Carrington为孩子写的这本书的书名作为展览的题目,他将一个儿童绘本作为当代艺术界最有声望的展览标题,这被视为当代艺术的奥林匹克。它提升了绘本作为一个社会文本和图像、人物、颜色和故事教育工具的意义和功能。而在次的展览中周艺文通过水墨画、雕塑和装置艺术,诠释了他想表现的自然与人文象征,探讨了作品内涵和图案的多层含义。探讨了生命与死亡、和平与自由、悲剧与希望等主题。周艺文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色彩和形态的意象,还展示了深入的社会参与和寓言式的叙述,通过现代手法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他以寓言般的视觉语言展示了一种新的开始、更新和重生的可能,像命运的风中的一片羽毛,令人回味。他挑战了观众对图像、颜色和社会层级的传统认知,扩展了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方式。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托马斯·文德兰

波兰策展人、波兰调解双年展主席托马斯·文德兰在视频连线时谈到:周艺文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来自于当代符号的意义空间。符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可见的视觉表象;下一个层次是不可见的、但可以从视觉符号中推断出的隐含意义,而这种推导出来的意义往往代表了艺术家深邃而复杂的思想。白色羽毛是周艺文作品中无处不在的艺术符号。它可以让人追溯人类古老的宗教和民间文学传统,唤醒对于守护天使的一种语义记忆。这种记忆即包含爱、和平、自由、宽慰、和谐共生等有关人类心智发展的基本价值。这些价值不仅属于童话语境,而且也构成了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好愿景。这些价值永不过时,需要时时刷新、集体维护、多方共享。

杰瑞米(右)

法国策展人杰瑞米说:“我很高兴在这次宝龙美术馆的展览中看到了周艺文的最新作品。这是一场为观众策划的展览,周艺文在提出严肃问题、唤起社会现象的同时,是用一种俏皮轻松的态度去呈现的,他的表现手法在微妙的平衡上进行了处理。除了艺术家自己的绘画技巧之外,可以肯定的是,周艺文展览的呈现对观众是一种真正的关心。他让观众很容易走近他想表达的世界,他的彩色水墨画与一些大型装置之间创造了有趣的对话,让观众沉浸在他的个人宇宙中。大多数水墨艺术家或使用传统媒介或美学的艺术家有时会发现很难与今天相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时会陷入过去。相反,周艺文的作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概念上在这次展览都是非常有意义。我确信他作为儿童书籍画家的职业生涯让他培养了非常广阔的思维方式以及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开放态度。”

吕红荣

策展人、深圳市木星美术馆馆长吕红荣认为,当代水墨是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在20世纪至今的一种自律性发展,也是中国水墨特性与水墨精神的一种当代呈现方式。它既是东方文化基因在西方观念冲击之下的自我调适,也是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一种结果。在东、西方历史相互参照的交流语境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为全球化世界提供了文化现代性的一种中国范式、中国样板。当代水墨是承载人类文明的一种精神载体,既在跨种族、跨地域、跨文化层面上进行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对外输出,带动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也在历史层面上展望中国文化继往开来的明天。在文化观念上,老子的天人合一理念与儒家中庸之道塑造了人与生物圈共生的中国认识论,西方哲学家则认为人为自然界立法,并认为自然是可供功利主义开发与积累的资源。今天,数字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物质互动的方式产生了全球性影响,相较于中、西方差异性极大的传统文化遗产,中、西方的Web3.0未来社会愿景与文化走向也许会更加趋同于“世界大同”。

在论坛上,吕红荣从五个方面对周艺文的创作进行了分析:1、技法与表现形式:传统水墨艺术主要以墨、水、纸为媒介,但当代水墨艺术家开始尝试融入其他材料和技法,如油彩、丙烯、喷墨打印等,以扩展表现的可能性。他们通过创新的技法和媒介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使作品呈现出更加现代和个性化的风格。2、主题和叙事内容:传统水墨艺术的主题常常与自然景观、传统文化等有关,而当代水墨艺术家开始关注当代社会、个人情感、身份认同等更加现实和个体化的主题。他们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问题、人类经验和内心世界的思考,呈现出更具当代性和个性化的叙事内容。3.、观念和哲学思考:当代水墨艺术家更加注重思想和哲学层面的表达。他们以水墨艺术为媒介,通过符号、象征和抽象的手法,探索人类存在、时间、空间、身份等哲学概念。他们在艺术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思想性和观念性元素,引发观众深度思考。4、跨文化与国际交流:当代水墨艺术作品的转型还包括与其他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对话和融合。艺术家们通过与西方艺术、当代艺术潮流的对接,吸收多元文化的营养,使水墨艺术在跨文化背景下展现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面貌。这也促进了水墨艺术与国际艺术界的交流与互动。5、环境与社会意识:当代水墨艺术作品的转型也与环境保护和社会问题相关。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社会不公等重大议题,并通过艺术作品传达对于环境和社会的关注与思考。他们通过水墨艺术表现出环境与社会意识的转变,引发公众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吕红荣认为,周艺文的创作展示了当代水墨艺术作品转型的几个重要方面。当代水墨艺术家通过创新的技法、多样化的主题和叙事内容、深度的观念探索、跨文化交流以及对环境与社会的关注,推动了水墨艺术的发展,使其更具现代性、多样性和深度性。

杨卫(左)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艺术批评家杨卫教授说:“周艺文最近创作的几件大型综合艺术作品,是将艺术内部问题的思考,转向了对艺术外部问题的观照,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但有意思的是,周艺文的表达方式,不是一本正经的说教,而是游戏式的建构,即通过绘画、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手段,营造出一个语言的乌托邦,从而在批判现实的同时,又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审美的避难所。”

杨卫教授还谈到他参加了周艺文在深圳木星美术馆举办的全球巡展的第一场,今天在上海看了后,这样就可以看得更清楚并聚焦了。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周艺文作为童话作家与诗人,在他的艺术世界里看到了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干净得像童话故事一样美丽。相对于前一个展览,这个展览更加艺术化,无论是从艺术语言还是从艺术思想,还有从艺术表现,都体现了他的思考。这次上海展与社会的关联性更大,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但它们的内在逻辑是相同的,只是关注的领域不同。我们知道周艺文先生要举办巡回展览,我们在平时看过很多展览,同一个艺术家在上海、北京或深圳的同一个展览,相当常见只是工作的重复,但周艺文有一种不同的创作方法。我们看到他在上海展出的作品和在深圳展出的作品有很大不同,所以这非常令人惊讶。因为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推出了一套形式多样的新作品。这是非常罕见的,这体现了他的创造精神和执行能力。

刘淳(中)

批评家、策展人、第16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刘淳认为,周艺文的这个展览是2023年以来比较有活力的一个展览,尤其是艺术家浪漫而抒情的方式令人感动。虽然展览的规模不大,但张力很大,那件一万多只鸽子的装置作品有一种震撼力,如果是放在户外,我觉得效果会更好。从展出的作品来看,我觉得周艺文是一位非常会讲故事的艺术家,这一点大概来源于他过去在文学创作上的训练,无论是平面绘画、装置作品和雕塑,都流露出一种诗人的感伤,流淌出一种诗人特有的浪漫情怀。

在刘淳看来,无论文学和艺术,其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对世界的重新理解和不断认识,以及持续性的命名,它与人类所有的知识一样,与世界之间保持着某种假设与解释,周艺文的作品,就是对世界最鲜活的映照。追求那种不可知与流动,所有的传统知识与现代观念,都与他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他的作品囊括了现代艺术求新求变的一面,同时又将那些新与变引向古老而恒定的精神事物,关乎存在的深度体验。正是在这种精神光芒的照耀下,我们即使目睹了与他人同样的事物,其内心的感受也会完全不同。艺术家周艺文就是要竭尽一生的努力去追求这种不同,并且让别人相信这种不同的存在。

刘淳认为,周艺文在阐释“樱桃”的系列作品时,不断提到爱情,似乎樱桃在他那里与爱情息息相关。他觉得不要对樱桃附加太多的含义,无论是樱桃还是鸽子,不要有太多的社会隐喻或象征。作为一个当代诗人,一个当代艺术家,作品要纯粹,附加过多的东西,会使语言变得模糊不清。具有创造性的文学和艺术,都是一种最主观、最明白、最富于哲理的创作。诗人和艺术家,无时无刻不清醒地控制着语言,并且拒绝任何价值的诱惑,比如拯救世道人心的诱惑,彼岸的诱惑等等。

在刘淳看来,周艺文的作品,每一幅都是一个假设,正如宇宙中分布着巨大的神秘与未知,构成一个总体的宇宙世界。在周艺文的艺术世界中,涵盖了从起点到宇宙的所有尺度,跨越漫长的时光,其思想的速度和广度超越了传统境界,正在启发人类想象和探索宇宙的各种可能。作为诗人和艺术家的周艺文,以超凡绝妙的想象力,再一次证实了他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带给我们的感触与思考,在这里上升到一个新的维度。

人们经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事实上,这水本来就没有鱼,为什么还要制造深不可测的假象呢?周艺文的作品告诉我们,水里早就没有鱼了,就让它清着吧,让观众看见清白无鱼。让读者看见那只是水本身,那只是液体、温度和柔软的立方米。还是维特根斯坦说得好:要看见眼前的事物是多么难啊!事实上,诗人和艺术家就是创作和表达出这水中无鱼的人。周艺文是一个不等待灵感而懂得控制语言的诗人和艺术家。

作为一个新童话作家、戏剧导演、诗人和艺术家,周艺文有如此多的身份,在今日中国,他算是一个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型艺术家。他的视觉艺术属于一种当代文化,它来自与艺术家对现存生活秩序的思考。其实,他思考过他要“画什么”和“怎么画”,最后他知道他要“画什么”和“怎么画”。他的诗与艺术不是来自于文字与色彩,而是来自与生命与灵魂,来自于内心深处那淡淡的忧伤。无论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怎么变化,我相信周艺文的诗歌与艺术不会过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灵魂的。

周艺文所创作的“樱桃”的传统方向被改变了,尤其是那张大床上洒满的樱桃,以及散发出淡淡的忧伤,在整个展厅弥漫。我们发现,不仅作品是被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同样是被创造出来的,观众也是被创造出来的。

诗歌在影响着周艺文的艺术,艺术也在改变着他的诗歌。作为诗人和艺术家,周艺文应该与这个时代更多的人相遇,我相信这种相遇是一种语言的会见。重要的是,每一次都会为时代提供一种新的语言可能。从而导致一个时代思维方式的松动和改变。艺术家笔下的新世界,就会出现。

黄光辉(左)

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澳门国际设计联盟副会长黄光辉说:“此次展览不仅仅展示了艺术家的作品,更是周艺文多重身份的呈现。作为一位著名童话作家,他致力于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美好的童话世界。同时,作为一个具有责任担当的艺术家,他关注并共鸣于爱与和平,希望通过艺术作品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唤醒人们对全球问题的关注和行动。在作品中,艺术家巧妙地结合形式与功能,创造了独特而有力的视觉效果和传达方式。他精心设计了作品中的视觉元素,包括排列、大小和颜色等,以达到最佳的艺术表达效果。线条的粗细、直曲、疏密等构建了作品的空间感和节奏感,增强了作品的情绪、动感和表现力。艺术家运用了丰富的符号和象征,作为具体的表达形式,传递了深层次的意义和信息。通过符号的运用,他使作品更加抽象和深奥,需要观者通过解码来理解艺术家的意图和思想。比如,他赋予和平鸽、樱桃和绿马等符号特殊的含义,通过再创作,与观众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次展览无疑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引领观众进入周艺文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许德民

复旦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抽象艺术家、上海抽象画会会长许德民说:“翠滴的樱桃在床上砌成堡垒,圣洁的鸽子飞出停止与坠毁的模样,轻盈羽毛溺云溺雾陷入水墨漩涡,隐喻的绿马挣扎踉跄欲与时间碰撞,这或许是一个当代艺术家直觉中的诗与远方。从童话诗人到当代艺术家,周艺文犹如封神中的哪吒,必须用风火轮碾碎樱桃、鸽子、羽毛、绿马和水墨原有的观念与形象,幻生出异境,让审美的世界赴汤蹈火,让良知的宇宙凤凰涅槃。当代艺术是情绪和观念的陷阱,是波云诡谲的捕捉器,在形而上下的时空层封中,悲天悯人或大开大合,在具象与抽象的撕裂与缝合中左右开弓,给出一条人类和平清醒之路,或许是艺术家追寻的又一重境界,也是我们对未来艺术的真诚期待。”

许德民认为,评判艺术,至少有两个角度,一个是从审美的角度,另一个是从价值观的角度。审美角度是主观的、直觉的,周艺文所用的符号:樱桃、鸽子、羽毛、绿马以及赋予它的隐喻与象征,通过一位诗人的艺术描绘,合乎逻辑和理性。他在批评某些话题,但他以一种美丽的方式进行批评。所以最终可见他是用诗意的眼光向世界表达美好的祝愿。樱桃被放在床上,被画成各种阵容。鸽子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符号,一万只鸽子从广场搬到室内,美感十足,视觉震撼。笼子的设计与鸽子的自由飞翔形成鲜明对比。羽毛在他的各种作品中都有描绘。樱桃的海洋里,羽毛就像一艘小船,脆弱地漂浮在海洋上。有的鸽子半没在水里。隐喻的绿马,唤醒我们的困惑和记忆,是非常的有趣的艺术移情。周艺文先生把童话诗人的精神融入到他的艺术创作中,创造这个充满诗意的视觉空间,满足我们的审美与享受。

许德民还认为:从价值观的角度来审视。在世界美术史或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背景下,首先必须从作品风格、符号、观念、材料、技法的原创性来分析,来衡量作品是否完成对以往的超越。这是判断一个时代先锋艺术家的重要标准。从创新的意义上看周艺文的符号,樱桃在周艺文先生的描绘下,不仅是一个美丽的象征,又是一种能量,我们能够感受到他试图突破原有的樱桃印象,让它们具有观念和象征。

周瑟瑟(中)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周瑟瑟提出了“当代艺术人类学”的观点,他认为周艺文的毛笔拖着或浓或淡的墨汁与颜料,画出羽毛、樱桃与绿马,画出爱、和平与环保的时候,毛笔与墨汁与颜料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成为“当代艺术人类学”的一部分。

周瑟瑟说:“当代艺术人类学,是关注人类生存与精神境况的当代艺术,是与当代时间同步的艺术,是此时此刻的艺术,而不是在彼处的艺术,更不是充满了仿制的虚假的当代艺术。卸掉当代艺术多余的面具,回到生活的现场,这是周艺文给我们的启示。他毛绒绒的情感与鲜活的观念,他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构成了他的当代艺术坚实的底座。”

周瑟瑟强调,如果站在人类精神的角度,我们创作的是当代水墨艺术、数字多媒介艺术,还是观念艺术、装置艺术等等前卫艺术,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艺术与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关系?能不能让人在艺术里看见自己的灵魂,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谈论艺术创作本质的时候,与艺术市场价格,甚至与当代艺术世界潮流没有关系,这些最好先回避,绕开它走自己的路。我相信,真正的艺术只与人类真实个体、人类的精神处境息息相关。当代艺术必须有人类的生命体验,必须有爱,必须独立与特殊。

周瑟瑟说:“我所强调的当代艺术人类学关注的是能够在当代艺术里看见人类灵魂的艺术,它与人类的历史与现实、情感与思想、日常经验与社会批判紧密相连。我认为当代艺术人类学不只是关注少数民族、原居民、方言土语、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的艺术,而是关注全球化与全人类的情感和问题的艺术。周艺文来自南洞庭湖与汨罗江流域,他是一个流淌着楚文明血液的人。他的爱、和平与环保主题创作,有一个文明的源头,就是影响他的母语文明。语言是当代艺术的重要元素,涛天巨浪与平静下来的水、鲜艳的荷花与枯败的荷梗、蓬勃的植物、甜蜜的樱桃与辣椒、成群结队的鸽子与翻飞的白色羽毛……这些都来自于他的故乡。他的当代艺术作品里有他逝去的母亲的声音——爱每一个人,爱你生活的每一刻,爱这个世界。所以我认为,‘1/2加1/2:周艺文个展’展示了当代艺术人类学的深刻内涵。周艺文是一个懂得爱的当代艺术家。他对人类的爱贯穿于他的艺术的始终,并且成为他向公众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情感信息。什么是当代艺术?这就是我要强调的诚实的当代艺术。”

刘晖

评论家刘晖说:“作为一个童话作家、艺术家,周艺文个展首先呈现出来的是童话性和乌托邦性。樱桃、鸽子、绿马、羽毛是这个展览的核心意象,赋予了这个展表面上的轻盈、光滑、幻想的气质,并征用了这些意象的普遍性和历史性的含义。我这次是带儿子一起来的,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说,他说这个展览很好玩,很有意思。毕加索说,没有哪个画家能像儿童一样绘画。一个孩子的赞美是真实的赞美。其次,我想说的是,这个展览不仅是童话性的,也有反童话性的,不仅是乌托邦的,也有异托邦。比如那些类似于婚床上的樱桃,有真实的、鲜活的樱桃,也有虚假的、塑料的樱桃,还可以设想钢做的、陶瓷做的樱桃等等。樱桃是诱惑,是美,是爱,它也是脆弱的,易腐的,当展览处于第三天,第七天时,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因此,这个装置本身就是一个隐喻,是流动的。在轻盈的、光滑的表面,隐藏着尖锐和危险。鸽子也是一样,不仅有自由飞翔的鸽子,也有被关进笼子里的鸽子,还有在找笼子的鸽子。而正是这些可能,给作品赋予了另外一种张力。”

周艺文(中)

艺术家周艺文在论坛最后说:今天听了诸位国际策展人、艺术批评家的现场讨论,我从内心深处感到了温暖,艺术让我们相聚于上海,这是一件美妙的事。你们的观点是那么客观而独到,你们的思想更是艺术的黄金。感谢你们精彩的观点,给我很多有益的启示,感谢你们的坦诚与深刻。

我总能感受到你们对艺术的尊重。许德明先生表达他的观点的时候,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无论是当代艺术还是传统艺术,我们都需要创新,需要探索新的艺术形式。

现在回答刘晖先生的问题。有一半是鲜活的樱桃,另一半是塑料的樱桃。这个作品先是叫“七日之痒”。有一种说法是爱情不能超过7年,而樱桃7天可能就腐烂了,保质期只有7天,所以这是一个关于爱、婚姻与时间的社会话题。策展人吕红荣女士说,作品就叫“保鲜期”,就像人与人的关系,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有保鲜期。现在是一半真一假的樱桃,我把真正的樱桃放在塑料樱桃里,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因为新鲜的樱桃时间久了就腐烂了,只会给人们留下假的樱桃,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到底是怎样的?那我们就把这些问题留给公众来思考,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我一直在思考,当我们在做装置艺术作品时,需要体现什么样的当代艺术的态度与精神?前几天长沙天气很热,一个人把石头放在阳光下暴晒30分钟,在石头上打了一个鸡蛋,很快就被烤熟了。如果一个艺术家来做,这就是一个当代艺术作品。

我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不只是装置艺术,我相信文本主义。我创作的文本已经更新了,我绘画的方式一直在更新,因为和传统的想法不一样了。我在实验的形式下表达新的情感。我认为当代艺术是一种开放式的艺术形式,是有很强的包容性的艺术。我们仍然带来批判的视角,但我们依然可以用美丽的东西来让人们思考,我们在一个和平、充满爱的国家,那就让我们描绘和平与爱吧。

参加当天开幕式与学术论坛的嘉宾有宝龙集团副总经理、宝龙艺术中心总经理甘璐,艺术家周艺文,策展人、深圳市木星美术馆馆长吕红荣,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顾振清,红砖美术馆高级策展人、瑞典艺术批评家乔纳斯·斯坦普,法国策展人杰瑞米,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澳门国际设计联盟副会长黄光辉,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教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轮职主席刘淳,复旦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抽象艺术家、上海抽象画会会长许德民,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副主任阮悦来,《福布斯》中文版总编康健,《凤凰艺术》主编肖戈,金陵美术馆馆长、南京书画院院长刘春杰,上海艺仓美术馆馆长、创始人张熹,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李丹丹,深圳木星美术馆副馆长冯苏,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周瑟瑟,评论家刘晖、袁作东,艺术家秦菲,诗人王蕾等。波兰策展人、艺术批评家、波兰调解双年展主席托马斯·文德兰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加了当天的学术论坛。

据悉,“1/2加1/2:周艺文个展”从8月10日至9月17日,在上海宝龙美术馆4号厅进行。欢迎观众到宝龙美术馆现场购票。同时,微店、抖音、大众美团、大麦、猫眼、摩天轮、vart、携程、逸玖等平台均有展览门票对公众销售。周文

 

标签:
责编:杜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