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建立街道垃圾分类工作队伍,分社区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工作质量……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多措并举高效推动垃圾分类,今年1—7月,街道收集厨余垃圾达到759吨,同比增长15.60%。
据介绍,近年来,中华门街道不断推进小区分类收集点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采取扩容量、补数量,有空间条件小区“能房则房”,空间条件受限老旧小区“宜桶则桶”,并通过“四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落实物业主体责任,清洗收集点,更换垃圾桶,严格按照分类收运,目前辖区内32个小区52个收集点的确桶、净桶、规桶、贴桶完成率达到100%。目前,街道内创建的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已有18个,占比56.3%,今年底前还将再创建三具省级垃分达标小区。
为压实物业在垃圾分类中的责任,街道垃分办坚持每天对各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现场进行抽查,对于检查出的问题要求物业,社区按“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要求,迅速整改到位,并在街道垃圾分类考核群进行通报。街道垃分办还坚持每周组织物业人员、垃圾分类志愿者、社工对各小区收集点设施及垃圾桶进行冲洗,部分垃圾桶因长期使用污渍严重清洗不干净或者破损的,要求物业更换垃圾桶。
在垃圾分类工作实际推进过程中,由于不同居民小区情况差别较大,中华门街道因地制宜,在召开居民议事会、广泛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各小区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不同的推进策略和方案,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共同研究确定社区垃圾分类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设计出既符合现行政策,又便于居民执行的垃圾分类操作流程。街道还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单位和物业代表等参加联合巡查、交流互学,并发动居民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在小区群中曝光环境脏乱、乱扔垃圾等问题,晒出环境美、分类好的人和事,通过社区推荐、居民自评等方式,每月组织评选垃圾分类红榜灰榜,并建立志愿者“爱心积分机制”,激励社区居民、单位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同维护垃圾分类成果。
数据统计显示,去年中华门街道1—7月累计收集厨余垃圾657吨,今年1—7月累计收集厨余量759吨,同比增长15.60%。
(贺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