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为了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南京建邺区沙洲街道各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外暑期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激情体验校外活动带来的乐趣,既提升了科学素养,又厚植了爱国情怀。
为培养少年儿童爱护植物、关注环境的意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种植之趣,感受绿植花卉之美,沙洲街道科技园社区于近日开展了“巧手匠心 快乐多肉”盆栽种植活动。
活动中,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多肉植物的常见品种、习性和日常养护等相关知识,并现场示范如何正确种植“多肉”。老师提醒孩子们:多肉植物的浇水和施肥应按其生长状态进行,无论冬季休眠还是夏季休眠的多肉植物,在休眠期都要停止浇水。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轻轻取出多肉植物,清理完根系后,按照自己的喜好搭配种植,最后撒上松软的新土,盖上一层白色碎石子。不一会儿,一盆盆漂亮的“多肉”便种好了,孩子们兴奋地手捧自己的作品拍摄留念。
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社区深入开展,双和园社区日前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了“垃圾分类,有你有我”暑期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孩子们向小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宣传折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指导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践行环保理念。此次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了小手拉大手的作用。通过孩子们积极宣传和示范,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垃圾分类工作家喻户晓,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弘扬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让青少年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7月9日,中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长驿站开展了“非遗进社区,巧手绘糖画”活动。老师告诉同学们:糖画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2008年,糖画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师近距离展示了糖画的整个制作过程。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熬制的糖汁画画,看似简单,其实需要深厚的功底。糖画最难的一步就是熬糖,糖太稀不容易造型,糖熬过了就发黑没光泽。在DIY糖画环节,孩子们先用温火将糖慢慢溶解,然后手握铁勺,蘸上少许如丝的糖汁,再把勺子微微倾斜,拉出细糖丝,飞快地来回浇铸,绘成各式各样的图案。绘制完成后,孩子们非常有成就感,分享着各自的作品,心中充满了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激情。
为充分发挥社区阅读暑期服务青少年的作用,提升家庭阅读素养,7月9日上午,中奥社区组织社区家庭开展了“阅享童心——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暑期情境式亲子读书会活动。
老师在对法国著名儿童小说《小王子》的作者、主要内容等进行了介绍之后,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设计了九个小剧本,由现场的各个家庭自主选取,家长和孩子按照剧本中的情节,借助专门制作的道具,共同演绎情景短剧。家长和孩子的组合演出一个比一个精彩,将现场气氛不断推向高潮……此次活动创新地采取了“情境融入”的设计理念,让亲子家庭在演绎“情境”中真正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建立了感情的联系后,彼此就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莫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