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灌云县的文体广场热闹非凡,丰富多样的夜间演艺、游玩和美食活动,让这座苏北小县城的“夜经济”焕发出独特的魅力。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有一群默默守护的身影,他们就是灌云县公安局的民辅警们,用“夏夜警务”为城市的夜晚保驾护航。
入夏以来,灌云县商圈的夜间营业时间延长,各类夜间消费活动精彩纷呈。为了营造更安全的夜间消费营商环境,灌云县公安局积极作为,以“主动警务”和“预防警务”为理念,全力打造“夏夜警务”模式,为城市的“夜精彩”助力。
细化巡防布局 让“城市烟火”更安心
“报告指挥中心在新村路口发现一辆‘翘头炸街’摩托车,请附近沿街各点位路面力量注意查扣”。9月8日零时许,灌云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民警巡逻至新村街时发现可疑车辆,第一时间向指挥中心报告。这只是灌云县公安局加强夜间巡逻防控的一个缩影。
为了更好地守护城市的夜晚,灌云县公安局全面打造升级5个街面警务工作站,使其成为“街头堡垒”。这些警务工作站屯警街面,不仅提升了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还实现了警情快速处置、街面快速反应、纠纷及时化解以及为派出所减负等多重效益。
警力前置、动中备勤。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灌云县公安局进一步加大夜间的巡逻力度,提高街面盘查率、管事率和处置率。针对“夜经济”活跃区域,细化巡防布局,持续加强对夜间疑人疑车的盘查,织密防护网,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了一个更加安全、有序的夜间环境。
深化警民联动 让夜市氛围更和谐
“警官,这边摊位附近有两个人吵起来了,你快过来看看。”正在夜巡的伊山派出所民警看到群内有商户发的消息后,立即带队赶往现场,成功将矛盾“处置在早、化解在小”。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为全力夯实“夜间警务”,灌云县公安局充分发挥商铺业主、物业管理人员、出租车司机等群防群治力量作用,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有情况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
通过这种警民联动的方式,灌云县公安局切实做好了矛盾纠纷的“前端”预防、“中端”疏通和“末端”清零工作,为夏季的夜市解锁了“平安密码”。
机关警力下沉 让平安底色更浓厚
“报告指挥中心,我机关巡逻警力正在南京西路巡逻,开展‘拉车门’防范活动,发现车门未锁,请联系车主。”南京西路的机关巡逻警力,发现路边一辆小轿车车门未锁,车内有两条香烟,手持对讲机向指挥中心报告。
近期,灌云县公安局加大机关巡逻警力培训力度,提升巡逻警力的业务能力和处置水平,实施“拉车门”“扫楼”等警务活动,让巡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同时,实战培训也让机关巡逻警力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够迅速反应、妥善处理,做到“巡有所为,处之有效”。
灌云县公安局根据全县“夜经济”重点区域分布,按照“一点一策”的要求,统筹调配机关警力下沉一线。机关警力与景区、夜市、商圈等重点区域的巡特警、交警、派出所警力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将夜间警力投放到街面和景区,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巡防工作。机关警力的下沉,有效挤压了违法犯罪空间,让市民和游客在夜间感受到更浓厚的平安氛围。
一盏盏灯光、一个个摊位、一间间小铺,夜市的热闹在商贩的吆喝声中拉开帷幕。灌云县公安局科学安排警力、不断强化巡逻防控、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等工作,无论是在熙熙攘攘的街头,还是在宁静的小巷,都能看到民警们巡逻的身影。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城市的每一寸土地,用责任守护着每一个夜晚。他们用“辛勤指数”,换来了市民和游客的“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通讯员 李秉键 郝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