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10名员工收到专家聘书,成功聘任公司2023年度优秀专家人才。近年来,方天公司坚持多点发力,强化人才队伍培养,从现场实践、科技创新、团队培育三个维度,通过“三深化”实现队伍能力的“三提升”,促进优秀人才持续涌现,2022年以来,共选育出20名有创新能力、带头能力、影响能力的专家人才,充实优秀人才队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现场实践 提升业务胜任力
9月26日,由方天公司负责调试的射阳港电厂1号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这是何鹏飞作为调试锅炉专业负责人完成的第一个大型机组调试。
何鹏飞入职6年,经过江阴燃机、扬子石化、连云港虹洋热电以及射阳港电厂多个项目的“一线练兵”,从专业“小白”迅速成长为专业负责人。“这些年的项目现场锻炼,让何鹏飞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现在他已经可以作为专业负责人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热能动力中心的负责人管诗骈说。
为了加快年轻人才的成长速度,方天公司深入推进“一线练兵”计划,依托重点工作、示范项目,搭建员工能力提升的“练兵场”,并制定“启航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等专项练兵方案,通过深化“老带新”机制、搭建“项目夜校”学习平台、开设职工“微讲堂”,实现项目现场的以练带学,推动员工在生产科研一线、项目攻关前沿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实现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协同共进。
此外,针对“一线练兵”计划还建立了跟踪评价机制,制定“1+1”任务清单,开展过程督导,定期总结和评价培养成效,将“一线练兵”考评结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员工,优先落实评优评先、岗位晋升。
据统计,本年度参与“练兵计划”的员工30余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员工已经快速成长为具备专业负责人能力的技术骨干。
深化科技创新 提升自主创新力
10月13日,2023年“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装备制造领域总决赛在徐州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方天公司《风光发电“网源控制中枢”——新能源场站一体化功率协调控制装置》项目在参赛的1000多个项目中荣获创新组三等奖。
“依托公司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平台,从提升电网频率调节能力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多项目的实战经验积累,项目团队研发了新能源场站一体化功率协调控制装置,使新能源场站既能够参与电网一次调频响应,又可以针对并网点的有功、电压目标实现跟踪调节。”该项目负责人张天海介绍,目前该产品已经在江苏省内40多家新能源场站实现推广应用。
方天公司作为省公司系统内的科研生产单位,始终注重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人人都是创新主体”职工创新理念,鼓励员工积极承担科研项目,立足实际问题率先开展自主创新研究。通过成立“方天青年创客联盟”,为小微创新项目建立“绿色通道”,组织跨专业、跨部门联合攻关团队,营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良好生态。
该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针对实现成果转化的创新项目设置项目分红专项激励,充分调动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新能源场站一体化功率协调控制装置”项目本年度也获得了分红激励。
深化团队培育 提升综合硬实力
来自顾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杨宏宇是此次聘任的优秀专家人才之一。多年来,杨宏宇依托顾文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网源协调、新能源涉网技术方面的优势,深耕继电保护技术监督专业,起草行业规范、标准6项,获得发明专利11项,发表论文专著11篇,获得各级奖励8项,成功获评中国工程师联合资深工程会员SPE,凭借出色的业绩,最终顺利在此次专家评选中占有一席之地。
顾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12月,在成立初期就明确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育为两大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业务发展为两大抓手,持续深化人才培养。工作室遴选优秀核心骨干、年轻人才建立技术团队,构建“专家领衔、骨干示范、青年跟学”的培养模式,通过自主自愿、双向选择的方式,开展“师徒”结对,从理论研究、技术创新、技能提升等方面制定“1+N”帮带计划,切实发挥资深专家带队伍、育人才的作用。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成功培养出1名省公司青年托举人才、2名公司优秀专家人才。
据统计,该公司现建有国网江苏电力劳模创新工作室3个、专家工作室2个,拥有国网公司首席专家1人、国网工匠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电力行业技术能手2人,依托各类工作室培养了10余名专家人才、近百名技术骨干。
李艳华 杨乔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