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有400多年历史的苏州评弹,在清乾隆年间趋于成熟。1776年,“光裕公所”应运而生。这是评弹艺人的第一个行会组织,意在传承弘扬苏州评弹艺术。事实上,它对苏州评弹艺术的成长发展厥功至伟,真正发挥了光前裕后的作用。也正因此,“光裕公所”、“光裕社”甚至“光裕”二字都对苏州评弹有着一种特别的含义。现在苏州文联以“光裕之星”命名苏州评弹青年演员展演活动,其用意也十分明了。它既是对苏州评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以此表明,这一活动本身同样是为苏州评弹艺术之“光前裕后”也。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苏州评弹在苏州精神文明中不可或缺。因此,也可以说,苏州评弹的持续繁荣是中国式现代化在苏州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庆祝国庆75周年之际,在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不久,苏州文联组织这样的展演,对促进苏州评弹更上层楼大有裨益,无疑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有力举措。
观摩全部终评展演,十分欣慰。在苏州全市海选、初评展演中脱颖而出的29名青年演员,同台竞技,精彩纷呈。他们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30出头,但都已处于艺术之花的盛开期,令人惊艳。不论是评话演员,还是弹词演员,都能把握作品精髓,说、表、演、唱,精准到位,魅力四射。这说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州评弹在新时代得到了良好的传承,青蓝相继,薪火相传,人才辈出,新秀竞放,呈现出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
总体上看,有这样几个印象:
参演书目丰富多彩,传承工作卓然有效。以传统书目为主,约占70%。现当代书目约占30%,既有红色经典桥段,也有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节目。这一结构表明了苏州评弹艺术的繁荣是全面的。同时也可看出,传统书目的传承,最为用力。据统计,苏州评弹共有传统书目156部,其中经典书目38部,包括21部评话,17部弹词。评话中分讲史类、侠义类、神怪类、公案类等。此次展演的作品中,传统书目约有14部,有关桥段,都能生动传神,这说明青年演员非常重视传统书目的传承,功夫扎实。
进入终评展演的弹词演员近80%,都是双档,有的双双参赛,有的一主一辅。不论如何,男女演员都很认真投入,尽力发挥出最佳水平。从现场演出的水平看,00后的青年演员尤其表现出色,说表、弹唱、表演多可称道。苏州评弹的流派众多,调式也较为丰富。不同的流派和调式在演唱风格、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都有所不同,共同构成了苏州评弹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二十多位演员展示了丽调、张调、蒋调、小飞调、雄调、琴调、俞调、陈调、严调、翔调、薛调、沈调、徐调等10多种流派唱腔,各具特色,或韵味醇厚,或婉转悠扬,或舒缓从容,或清丽婉约,或刚健有力,从中可以看出明显的师承关系。青年演员能够尊重师承,发挥所长,努力把握各自艺术流派的特点,使得满台生辉。
评话艺术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某种意义上,评话与评书都是中国的国粹。它们广受民间欢迎,在喜闻乐见之中,将传统价值观植入人心,润物无声。比较起来,苏州评话起源于宋代说话的讲史,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一人站台,金口一开,绘声绘色,说尽天下事,说活书中人。这就是评话和评书的神奇之处。几位青年演员,讲演传统书目,深得传统评话艺术的神髓,一招一式,崭露大家风范。
展演除了展示评弹艺术外,还增加了才艺表演。这对青年演员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实话,能够登台表演评弹,就是一种相当了不起的才艺。苏州评弹,既要说唱,还要会弹琵琶和三弦,既要得心应手,还要得心应口。既要有先天的金嗓子,又要有后天的真功夫。心口手三者如一,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到的。没有天赋,不行;只有天赋,也不行。夏练三伏,冬练四九,才能进入艺术的自由王国。而要求评弹演员还要有评弹以外的才艺,真是有点不近人情,有点强人所难了。但是新一代的评弹演员,却各尽所能地展示了自己的绝活,让我们喜出望外。他们有的朗诵,有的舞蹈,有的唱京剧,有的拉京胡,还有的说相声,都能奉献一种评弹以外的才艺。这让我们对评弹演员又多了一份惊喜,一份佩服和尊重。过去民间对评弹演员尊称为说书先生,从青年演员的精彩表现看,他们完全称得起这“先生”二字。
演员是传承苏州评弹的核心。传承传统书目,是必修课,但仅有传承是不够的。任何艺术要想获取长久的生命力,都必须与时俱进,时时更生。创演反映新时代生活和精神的新作,是当务之急。在这一方面,苏州评弹也做了许多努力。但要让当代书目成为经典,还要持续发力,还要时间检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将苏州评弹艺术的本体特征融化到当下的作品之中,避免新创书目特别是现实题材作品中一些简单、浅陋、说教的毛病。
放眼中国,拥有自身曲种的城市并不多见。苏州评弹得天独厚,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良好的经济环境,有党和政府的强力支持,包括举办这样的专业展演,都是令其他曲种羡慕的。更有甚者,苏州评弹还有自己的专业学校。这为苏州评弹人才的培养成长提供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只有苏州,只有江南这片土地,才能孕育出苏州评弹这样雅俗共赏的艺术,才能荟萃这么多青年才俊以之为职业,也才有苏州评弹的赓续繁荣、生生不息。
无评弹,不苏州。套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语言即世界,我们可以说——评弹即苏州。评弹既是苏州的文化符号,也是苏州的文化内容。
苏州有评弹,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