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廷华|蘸着墨汁写就的文字有深情
2024-05-17 15:4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徐廷华  
1
听新闻

  五月初夏,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王慧骐先生将他新出的一本散文随笔集《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惠赠朋友。捧着这本新著,摩挲之间,书香四溢,扑鼻而来。第一感觉书名取得好,夺人眼球,未读已心动;第二感觉书的封面设计新颖,童趣盎然,颇有大师丰子恺遗风;第三感觉点缀得当,封面左侧不经意的淡淡一行“淡看人间三千事,闲来轻笑两三声”诗句,让人思接千载,浮想联翩,满含生活哲理。

  和慧骐先生是多年老友,常以吾师称之。他退休后,不改固习,新作叠出,硕果累累。继出版二十余本诗文集后,依然安静地做他喜欢的事,慢慢地写他深爱的文,沉潜寻常烟火,关注峥嵘岁月,将他近年见诸报章的文字集结成册,刚好又遇上慧眼识珠的编辑,被其朴实、平易、干净、简洁,且赋予力量的文字所动,拍案叫好,遂列入选题出版。

  《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分三个专辑:城市的体温、在地图上回家、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共82篇锦篇佳作。前有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丁帆的序,后有资深编审刘茁松的跋,封底有著名作家高洪波、丁捷写的推荐语,名家高手,互映生辉,未翻扉页已是先声夺人了。

  细读这部新著,发现这些短小隽永、风格多样的散文大都是被作家誉为创作基地的“盱眙天泉湖畔”写就的,且多是在夜阑人静,或月挂中天、或雨打窗纱、或雪花曼舞的午夜完稿的。他退休后每年有一半时间居住在天泉湖畔,那里远离尘嚣,风清日丽,环境优雅、安静,适宜做自己喜欢的事,夫人侍弄小菜园,栽花养鱼,怡然自得;慧骐则伏案写作,文思泉涌,作品联翩而至。

  “城市的体温”、“在地图上回家”两辑大多笔墨集中在城市、家乡、故人、父母、亲情上,如《苏州,我时常念想的一座城市》《天泉湖边的农人》《家门口的那家包子店》《高淳老街,又见梅先生》《书本上的父亲》《思乡三则》《我在他乡忆弟妹》《发小》……皆为作家亲历亲为亲见,写来自然得心应手,情感喷发。想来每个作家一生中,有两样东西会不断地出现在他的文字中,一个是城市的面容,一个是母亲的面孔,都能让成熟的作家在书写中直抵情深处,令人动容。我更喜欢书中的最后一辑“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都是写作者的朋友,知交远朋,深深浅浅,疏疏近近,信笔驰骋,能让你看得清他们的眉目,感悟到他们的心情,触摸到他们的爱恨,以及与作者过往人生的雪泥鸿爪,写得有开有合,毫不沉闷,娓娓道来,亲切感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现出慧骐先生笔力练达,技巧圆熟。

  读慧骐先生的文字久矣,那种轻淡如水的文字,曾使我如醉如痴。仅散文随笔集就有早些年的《友人》《雪落夜归人》《友人二集》,和前几年三卷本的“青色马文存”(《烟火》《望乡》《拾穗集》)以及《江南素描》等,及至这本《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让我感佩和惊羡的是,在这林林总总、洋洋洒洒的篇什中,作家“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直奔一个主题,始终把笔触聚焦在反映大时代中的普通人、普通事、普通景上,把心扑在亲情友情、底层人物、旧雨新知上,写他们的万种风情,喜怒哀乐。我佩服慧骐先生那有恒不倦的精神,不知道作者何处而来的那么多的持久韧劲,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么多的不竭源泉,蘸着他浓浓的墨汁,写就他深情的文字。每一篇都有新角度、新立意、新手法,看起来平平常常,读起来则于细微处见精思,给人一种哲理的咀嚼,读之眼不疲倦,神不劳顿,手不释卷,一气呵成。

  生活中的普通人,就像一滴水、一片雪、一粒灰尘,渗进泥土里,飘在空气中,不会引人注意。而慧骐先生却有他的新发现,看到了其中的生活美。通过这些普通人物的血肉人生,展现社会底层的生存万象以及人性百态。市井人物是城市文化的烟火,也是慧骐先生与他们同频共振漫溢出的一朵朵生活浪花。联想到这部集子的封面和他所写的芸芸人物,不正似一帧高远的宋人山水,一章清简的明人小品,篇篇章章汇成了慧骐先生执着的、长长的人物风景图。一如莫言的东北高密乡、贾平凹的陕西商州、刘震云的延津县、迟子建的北极村、毕飞宇的苏北兴化、阿来的四川阿坝马尔康。所不同的是慧骐先生是以其散文形式“在地图上回家”,安静地做他最慢的事。

  文章的结尾我要特别感谢慧骐先生的鼓励与抬爱,他在这部散文随笔集中,两次写到了我,一篇是用做书名的《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文章写了三个朋友,我是打头的一个;一篇是《记录下他们的身影》,写我与一些作家及老师们请益交集的故事。因缘际会,因为写作我们相识二十多年,成了知心朋友,才有了他对我知根知底的熟悉和了解。

  欣喜、激动之余,感念慧骐老师奖勖有加,自揆不足以当所期也。

标签:; ;墨汁;安静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