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舅父薛润贤先生
2024-04-03 14:0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蒋力余  
1
听新闻

  舅父薛润贤先生(1924——2003),乃我一生中除父母、外婆之外最重要之亲人,最值得感恩的长辈,值此清明之时,深切缅怀。外婆家与我老家相距十余里,为湖南桃江县武潭镇石牌村红荷塘。舅父逝世已有20年,尊颜历历在目。

  母亲姊妹五人,母亲居长,舅父居季。外婆为小脚女人,是真正的“三寸金莲”,而在我心中,确为伟大之女性。外祖父36岁病逝,外祖母躬亲抚养儿女五人,完全依靠煮酒、喂猪维持一家生计,使五位儿女安家立业,历尽千辛万苦。外婆勤劳善良,极富智慧,极富爱心,其意志之坚毅顽强超乎寻常。舅父为外婆唯一儿子,极为孝顺,继承外祖母之坚毅性格,于艰难困苦之中昂然奋起,于特殊岁月之中备历人生风雨,每思往事,至为伤怀。

  舅父于众多外甥,无一不爱,舅母张凤田女士极为贤淑。少年时代最快乐之事是去外婆家,外婆、舅父舅母之慈爱,表哥表嫂之热情,给我以极大之温暖与鼓励。勤劳乃舅父最为可贵之品格。自少年时代起就为家庭主要劳力,什么重活、脏活、难活都主动积极去做,他特别手巧,各种农活、手工制作无师自通。山区田少,家中人多,在那特殊岁月里,凭辛勤劳动做到衣食无忧,殊多不易。

  舅父乃真正之农业专家。所养之猪,膘肥体壮;所种各类蔬菜瓜果,生长茂盛而结果丰硕。他种南瓜甚多,于晒谷场边架起高棚,瓜多硕大而甘甜,一年收获半仓,可抵半年粮食。其绝技乃红薯之种植,堪称杰出薯类之种植专家。他善于总结经验,特别注意选择优良品种。挖红薯时,对茎块既大且多之薯鼻,对其根苗、土壤进行仔细分析,总结经验。对有叶无块之薯鼻深入探究,发现红薯选苗极为重要,只有薯苗中间插下,才能结实既大且多,苗头苗尾都无用处。对挖土之深度、怎样施肥、何时翻藤都极讲究。因此他所种之红薯品质好,产量高。他挖红薯特别小心,不损伤薯皮,有利窖藏。他对挖窖也特别讲究,所挖之窖在火炉旁边,既深既大,因秋冬之时炉火甚旺,地窖保温。红薯入窖,用手特轻,不伤表皮,所以红薯放半年多无一烂者,第二年到他家买薯种者甚多,成为家庭经济之重要来源,善种红薯为家庭之支柱产业。我家人多,生活困难,青黄不接之时舅父常以红薯、薯米、南瓜、粟米之类救济。舅父舅母于我家恩重如山,铭记在心。三位姨母亦对我家极好,于荒歉之年对于我家多有救助,应深深感恩。

  记得少年时有一次到舅父家附近高山拾柴,甚为饥饿,跑到舅父家,舅父连忙将所蒸一碗饭给我吃。后来知晓,他们全家都吃红薯,只有舅父才有一碗饭,竟给我吃了,一饭之恩,千金难报,至今思之,泪水潸然。有一年夏天放学回家,早知家无宿米,突然吃到母亲所做南瓜与糯粟所制之糊糊,特别可口,一问母亲来于何处,告知为舅父送来。琐细往事,历历如昨。

  我由衷热爱外婆、热爱舅父舅母一家。高中毕业回乡,担任公社文化站站长,舅父甚为欣喜,不时省探外婆舅父,老人极为欣喜。舅父读书甚少,而悟性奇高,收过所写一信,书写刚劲有力,文字通顺,大为震惊。可借此信今已遗失。予考上大学,舅父欣喜不已。1990年秋,予特陪父亲与舅父到长沙一游,流连烈士公园,游览岳麓书院,登云麓宫,赏禹王碑,憇爱晚亭,伫橘子洲,开怀欢笑,恍如昨日。每次回乡省探舅父舅母起居,舅甥总有说不完的知心之语。2001年正月省探舅父舅毌,临别时舅父赶来嘱咐:小曾孙薛磊如有出息要多加鼓励,予慨然应允。不料竟成永诀,悲哉痛哉!而今薛磊发愤求知,考上中科院之硕士,转入南京分院就读,极为勤奋,学业有成,必成大器。舅父有知,当可笑慰。舅父坚毅之意志,勤劳之品格,超凡之智慧,善良之美德为晚辈学习之楷模。其恩如山高海深,永志不忘,记之以诗。

  之一

  电击流年鬓已斑,

  石牌风物梦中看。

  桩桩往事依稀记,

  舅父恩高似泰山。

  之二

  幼年失怙实堪哀,

  意志坚强凛柏梅。

  风雨生涯无气馁,

  兰芳菊秀向阳开。

  之三

  智慧超凡农学家,

  辛勤耕作度生涯。

  南瓜红硕猪肚壮,

  绝技精心种地瓜。

  之四

  记得当年去采樵,

  饥肠辘辘力全消。

  清香一碗千金重,

  遥望青茔泪雨飘。

  之五

  春去秋来岁月移,

  山花如雪笑东篱。

  铭恩奋进须坚毅,

  敢着长鞭纵马蹄。

  甲辰二月廿五,2024年4月3日

标签:舅父;外婆;红薯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