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家乡的村民,不再像早些年一到冬天就猫冬,都在忙着对玉米深加工。乡亲们把玉米加工成玉米淀粉、玉米制糖、玉米榨油、玉米食品、玉米蛋白、玉米制药等十多个产品。完全采用新型粮食深加工流水线设计,产品直销,外贸出口,一条龙式服务。
我家还保持自己的传统项目——摊煎饼,这是母亲生前传给我们的手艺。今天我家摊的煎饼不再是单一的玉米面,还有大米、小米、高粱米等面了,但不失母亲煎饼的味道,仍然保持大煎饼原有的风味,好吃极了,深受各地超市顾客喜欢。
过去,人们生活还不富裕,能吃上煎饼就算是改善生活了,而我家时常能吃到,这要感谢我的母亲。
农忙时,母亲为了家里人能吃饱一点,吃好一些,干活有力气,就拿出她的看家本领——摊煎饼。
母亲端来半盆玉米面,从水缸里舀半瓢水,倒进面盆里,边倒水,边用筷子搅和,把玉米面搅拌成糊状,用盖帘盖好,放置锅台上。约20分钟后,母亲唤我的小名:“毅儿,烧起火来,妈妈给你们摊大煎饼吃。”“好嘞。”我高兴地往灶坑里填进一把麦秆,划一根火柴点着,火苗燃起红红火火的生活希望。母亲用饭勺舀上两勺玉米糊,转圈淋在锅里,然后用煎饼耙子先顺时针再反时针快速旋转刮着。这时,母亲会说,“毅儿,小点火,再小点”,一会又说,“往灶坑里边添一把柴火”,我都顺从照做。有顷,母亲用锅铲沿着煎饼边缘撬起,两手抓住煎饼边,慢慢揭起一张窗户纸般的大煎饼,放到盖帘上,再摊下一张。个把小时后,一张张金黄色的圆圆大煎饼就摞高在盖帘上,散发着香喷喷的味道,让我垂涎。
摊煎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厨艺,质量与柴火软硬大有关系,需要文火,像麦秆一类比较软的柴火正好。摊煎饼还与火候有关系,火太大,锅底会煳,火太小,会滚锅,摊的煎饼不成形,这些都是母亲积累的经验。
摊煎饼有很多学问和讲究。过去,烟囱在外墙房山头,春天爱犯风,风向不对,灶坑就会“打枪”(烟火从灶坑向外喷出),烟熏火燎,呛得母亲直流眼泪。夏天天气炎热,我家一口12印大铁锅像一个大烤炉,母亲满是皱褶的脸被烤得火红火红,像一轮红日映照出幸福美好的生活。现在有的使用自动化工具了,但缺少了当年的烟火气,煎饼也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那时农村生活环境很艰苦,摊一回煎饼很不容易,但母亲给了我们甜丝丝的记忆。
煎饼卷大葱香软可口。我卷好一张煎饼递给母亲:“妈妈,您也吃吧,可香了!”母亲汗流满面,气喘吁吁地说:“等以后生活好了,我给你们摊更好吃的煎饼。”当时我不知道更好吃的煎饼是什么味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接着她说:“你先吃吧,我歇一会。”我知道母亲弯腰俯胸一个多小时很累,她平时身体就不好,累一点胸口就疼,吃不下饭。看着母亲疲倦的样子,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便放下手里的煎饼,默默给母亲捶起背来。
此时,母亲好像想起什么事来,骤然说:“快去给东院你张奶奶家和西院你李婶家送几张煎饼过去,让她们都尝尝。”
母亲是一个善良质朴的人,乐于助人。村里人都晓得她摊一手好煎饼,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于是,隔三差五就有人请她上门摊煎饼。每次摊完煎饼,人家都会给她点报酬,她从来不收,留她吃饭也不吃。
那个年代,母亲摊的煎饼是单一纯玉米面的,就像母亲宝贵的品质一样,纯正、善良、热情。她给了我们在物质匮乏年代最甜蜜温情的母爱,永远有一种怀念的味道。
母亲要是还活着,看到今天更多人吃上她说的更好吃的煎饼,她一定会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