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芝晓|锦溪老猿 文如其人——为《365个锦溪日子》作序
2024-03-25 20:2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黄芝晓  
1
听新闻

  夏日,上海。追平开埠以来历史纪录的连续高温,不知何时结束的新冠疫情,开始习惯的居家办公、线上授课,让人处于一种似忙非忙、似闲非闲的状态,特别容易想起老友往事。正当此时,福荣来微信说他写了一本书,关于锦溪的365天,每天一诗一照片,嘱我写个序言,并发来了文字稿和10月一个月的照片。

  锦溪是上海的隔壁邻舍,2000年底我调到上海后经常去,小河、小桥、小巷,很熟;福荣是我调上海不久认识的朋友,锦溪的“土地”,近二十年来,年年碰头,聊天、喝茶、吃饭,投缘。2020年初,我们原本约好在锦溪过春节,被新冠病毒搅到今年还未能遂愿,然而恰如他诗中所写:

  即使我们不见面不联系

  心里面也会留一个位子

  安安稳稳放着你

  读了365首短诗,看了31张照片,我的第六感觉:真是文如其人。

  福荣自学成才。当年他在乡镇工作,学历不算高,但喜欢写写弄弄,还爱动脑筋,同样的事情总要做得跟别人不一样。这就助力他跨进专业媒体的门槛,也形成他的作品风格——努力穿上城里人的衣裳,“地气”却悄悄从袖口、领口“跑、冒、滴、漏”;含蓄的诗语与日常的白话无缝对接,让人读到时代乡土味:

  风把秋送入了我的怀里

  好似你熟悉的味道

  好爽,好爽

  福荣讲话一向幽默,还是“冷”的。往往大家一本正经谈一件事,他冷不防冒出一句“总结”,刹那间引起会意的笑声。这些短诗不乏这样的幽默:

  春风扶柳

  错将人家当自家

  还好,门紧锁

  福荣性格爽快,讲话大不咧咧又带点理性的冷静,让你感到生活历练的磨痕。因此,他的诗和照片内含着农村基层干部的智慧甚至狡黠,比如:

  月亮睁着一只眼

  看看你看看我

  很坏

  一日一诗一照片,是这本书明显的形式特点,可见福荣写这本书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初读,我觉得他这样“玩”是给自已找麻烦:写365首诗已经不易,再要配上365张照片,照片不是画插图,不更难、更累吗?

  读了全部的诗、看了一个月的照片,我明白了福荣用心所在:诗与照片是深沉的内涵互补,而非简单的形式互配。诗反映的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家乡的爱,照片展现了触景生情的场景,同时也是情的形象表达;照片的实景可视,比文字更容易引发读者对锦溪情感的共鸣、理解的融通和思考的深化。这些似曾相识的镜头,甚至调动起长期隐藏在我脑海深处的镜像和情感——当年在陕南大巴山贫困县、福建宁德贫困县工作时的山、路、水、桥和朋友,真有诗里的感觉:

  背靠着背

  慢慢,一起变老

  河边的树,沿街的房

  还有那个人

  于是,我明白,福荣已经把自已融入诗和照片里去了。从这些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的乡土诗画里,我看到的不只是锦溪的雨、阳光、地气、风俗与人情,江南小镇的悠闲与适意,更从那些有分寸的玩笑、色彩,随性却有尺度的不羁中,读出了福荣的成长、彷徨与奋斗,以及他用这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人生感受:

  闻习惯了的烟火气

  远远从河边飘来

  啊,是锦溪

  流淌着母亲的气息


  孤独中走出自由的步伐

  春水里荡漾少年的心

  此时,真想做只锦溪的鸭子

  暖不暖自知

  回到题目:真是文如其人。

(图为“锦溪老猿”——袁福荣先生)

  (本文系黄芝晓先生于2022年8月7日在上海为“锦溪老猿”创作的《365个锦溪日子》所做的序言;黄芝晓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原院长

标签:锦溪;上海;地气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