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 宋诗新解】第十二集
2021-04-06 16:1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钟振振  
1
听新闻

  作者简介钟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12

  第十二集

  钟振振 宋诗新解

  来源:

  钟振振教授

  古典诗词解读答疑信箱

  送贾讷倅眉(二首其二)

[宋]苏轼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先君葬于蟆颐山之东二十余里,地名老翁泉。君许为一往。感叹之深,故及之。

  关于“苍髯白甲待归来”

  陈迩冬先生《苏轼诗选》:“苏洵《老翁井铭》:‘往岁十年,山空月明,常有老人苍颜白发,偃息于泉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1页)

  按:“苍髯”,这里形容松树的针叶像是苍黑色的胡须。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载:东晋法潜隐剡山,或问胜友者谁,指松曰:“苍髯叟也。”

  唐李咸用《小松歌》诗:“天人细剪苍龙髯,参差簇在瑶阶侧。”

  宋梅尧臣《游隐静山》诗:“始觉山门深,长松如腾虬。直上百余尺,苍髯叶修修。”

  苏轼别首《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诗:“乔松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

  又《同王胜之游蒋山》诗:“夹路苍髯古,迎人翠麓偏。”

  又《中山松醪寄雄王引进》诗:“郁郁苍髯千岁姿。肯来杯酒作儿嬉。”

  黄庭坚《题万松亭》诗:“郁郁高松满川。万身苍髯老禅。”

  李复《和林次中五鬣松》诗:“云散细风梳碧缕,龙离远峤奋苍髯。”

  谢薖《移松》诗二首其一:“古貌苍髯十八公。巍巍独出众材中。”

  赵鼎《逍遥亭》诗:“郁郁亭前三四松。苍髯疑是采芝翁。”都可以参看。

  “白甲”,这里形容松树枝干的皴皮有如灰白色的鳞甲或铠甲上的甲片。

  唐曹松《僧院松》诗:“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

  又《题僧院松》诗:“空山涧畔枯松树,老对禅堂鳞甲身。”

  宋王安石《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南山。”

  徐积《大松》诗:“身披北帝雄犀甲,虎贲连臂围不匝。”

  李复《和林次中五鬣松》诗:“雨衣铁涩封霜甲,露点珠明滴翠纤。”取喻也颇相似。

  苏轼诗词中,尚有《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手植数松今偃盖,苍髯白甲低琼户。”

  又《减字木兰花》词曰:“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旧注曰:“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居其上,自名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子瞻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觅句,子瞻为赋此词。”也都是对老松的描写。

  至于宋郑伯熊《过万年山望罗汉岭上大松》诗:“苍髯白甲老烟云。万木丛中独挺身。”则显然是袭用苏轼诗词。

  “苍髯白甲”与“苍颜白发”字面既不同,词义亦有别——前者写的是松,后者写的是人。

  因此,用苏洵《老翁井铭》中语来注解苏诗此句,是没有道理的。

  况且,苏洵写此铭在前,苏轼葬其父、植松林在后;老翁泉上“有老人苍颜白发偃息”(当然这只是神怪传说)时,苏洵还健在,哪里来“苍髯白甲”的松树呢?

  要之,苏诗此句是说:我往年在父亲坟墓周围所栽种的那一林松树,正等着我回去呢。这是想回老家隐居的意思。

  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

[宋]苏轼

蚤知身寄一沤中,晚节尤惊落木风。

近闻莘老、公择皆逝,故有此句。

昨梦已论三世事,岁寒犹喜五人同。

轼与子中、彦祖、子敦、完夫同试举人景德寺,今皆健。

雨余北固山围座,春尽西湖水映空。

差胜四明狂监在,更将老眼犯尘红。

  关于“差胜四明狂监在”

  陈迩冬先生《苏轼诗选》:“唐贺知章做过秘书外监,世称‘贺监’;他晚年生活放诞,自号‘四明狂客’。这里作者以贺知章自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7页)

  按:此说有两处错误。

  其一,贺知章所任官职乃“秘书监”,而非“秘书外监”。

  《旧唐书》卷一九〇《贺知章传》载:“俄属惠文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充集贤院学士。俄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新唐书》卷一二一《贺知章传》亦载:“肃宗为太子,知章迁宾客,授秘书监……知章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

  由此可知,“秘书外监”只是他的“自号”。

  又,《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载:“秘书省。秘书监一员,少监二员……秘书监之职,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少监为之贰。”

  《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亦载:“秘书省。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上……监掌经籍图书之事,领著作局,少监为之贰。”

  由此可知,唐代职官只有“秘书监”“秘书少监”,并没有什么“秘书外监”。

  其二,这里的“四明狂监”是借指王汾(字彦祖),而非“作者以贺知章自况”。

  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说此诗曰:“《续通鉴长编》:元祐四年二月,王汾知明州。十一月为秘书少监,而以王子渊知明州。则其与林子中唱酬,当是北归过润时事。以其曾任明州,又为秘监,故先生诗以知章比之。五六言林与己出守在外。七八言汾内召,故用‘尘红’。”

  冯说极为切心餍理,应以为正。

  要之,这首诗的创作缘起大略是:王汾由知明州(今浙江宁波)被召回朝任秘书少监,途中经过润州(今江苏镇江)。

  当时知润州的林希(字子中)是王汾的老朋友,接待了他,二人并有诗唱酬。

  当时苏轼知杭州,与林希、王汾也是旧交,因此二人便将唱酬之诗寄给了苏轼。

  苏轼得诗后,乃作此章,次韵奉和。

  由于王汾刚做过明州知州,而明州即四明,是贺知章的老家;王汾又调京城任秘书少监,而贺知章则曾任秘书监:有这两层关系,于是苏轼便巧妙地把他比作贺知章,称他为“四明狂监”。

  又由于王汾这时正风尘仆仆地远道赴京,而京城历来是争名逐利、红尘滚滚、喧嚣污浊之地,因此苏轼善意地嘲笑他说:林希在润州,有北固山作伴;我在杭州,有西子湖可游——比起王汾到京城去让红尘迷他的老眼,总要胜一筹罢!

标签:秘书;明州;老翁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