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乐的悠扬旋律与传统文化的诗性智慧相遇,会激荡出怎样动人心弦的乐章?近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的2024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盛典暨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二胡展演顺利闭幕。这场音乐盛事如同一股持续的“民乐热浪”,让江苏观众得以近距离品味“国风雅韵”的盛宴。江苏,这片民乐沃土,被誉为“二胡之乡”。如何擦亮这一金字招牌?这场音乐盛典给出了答案。
致敬传统,擦亮文化品牌
在近代以来的二胡发展史上、江苏尽揽名家,孕育了阿炳、刘天华这两位享有盛名的二胡大师,流淌着《二泉映月》《光明行》等经典作品的婉转旋律,在演奏、创作、乐器制作、艺术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盛典”,不仅是对民族音乐深厚底蕴的一次精彩展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崇高致敬。
中国民乐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在8月底举行的民乐盛典开幕式音乐会上,人们对此有了更为具象的感受——一曲《大江南》以民族管弦乐奏响当代江南文化的心灵之声。随后,不同地域的民族乐器陆续登场,引领观众在历史、地理与文化的交织中踏上一场奇妙的时空之旅:二胡、竹笛、古筝带着观众在优美的旋律中徜徉。当少数民族独有的马头琴、弹拨尔依次奏响,草原风光与楼兰意象恰似画卷一般在眼前缓缓展开。除了时空的穿越之旅,破圈融合为民族音乐赋予了更多新意。全场掌声雷动,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在丰富多彩的民乐中蓬勃涌动……
作为全国性的民乐盛会、江苏重要的音乐品牌活动之一,由省文联多年来精心培育的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盛典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成为全国民乐界的一项盛事。今年的民乐盛典与往年相比,聚焦打造江苏文化标识,特别增设了“海内外江南丝竹展演”,来自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的18支民乐团体与观众共赴一场独具魅力的江南丝竹音乐之约。
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认为,此次“二胡之乡”民乐盛典,对于江苏的民乐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对江苏文化品牌的塑造与强化,“通过二胡来带动民乐,通过民乐带动江苏的文化艺术。”
据悉,江苏现有七家职业民乐团,分布于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连云港等城市。“无论是在乐团数量还是在团队建设上,江苏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杜小甦介绍,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成功打造出《大江南》这一力作。此外,近年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迅速崛起,也成为国内业界的标杆。乐团不仅通过全球招聘吸纳了来自海内外的人才精英,还委约了众多才华横溢的新锐作曲家,通过原创作品提升乐团的影响力,已赴美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演出,让“江南文化”这一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丝竹琴筝,古韵奏出新声
“民族器乐展示品鉴”是民乐盛典举行期间的热门活动。今年的民乐盛典举行期间,一场在常州举办的民族器乐展示品鉴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观展,也引来了全国二胡骨干教师、众多演奏家、爱乐者与制琴大师、制琴厂家共同交流分享。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广泛的民乐基础,近年来江苏各地的民族乐器产业不断拓展新路径。
“江苏一直是民族乐器重要的生产区域,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古筝和二胡皆产自江苏。”二胡演奏家、省民乐团原团长张正弟介绍,江苏盛产二胡、古筝、洞箫、古琴,其中扬州地区是古筝生产的集聚之地,二胡产业主要分布在苏州、无锡等地,仅无锡梅村就拥有十余家制作工坊以及十余个二胡品牌,年产各类二胡近五万把。
随着民乐的发展,乐器本身也在持续变化,以适应更高的演奏要求与演出需求。“我们不但设有专门的研发小组,还聘请演奏家担任技术顾问。”拥有70年历史的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民族乐器制造商之一,培养出了行业内众多的技术骨干与领军人物。销售经理王彬宁介绍,近年来乐器的设计也在不断优化。例如,过去二胡音量相对较低,如今常常要在大型演奏厅演出,音量小显然不行。早期的琴弦主要为丝弦、内脏弦和羊肠弦,而现代已有钢丝弦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乐器的音质与表现力。此外,像二胡的琴筒大小比例、底托的人体工学设计等,以适应更高的演奏要求与演出需求。
今年4月,中国民族乐器大数据中心落户扬州,不仅通过对民族乐器销量情况、乐器用户画像等数据进行分析,以实现传统民族乐器市场的破局之外,还自主研发了“智能古筝”,将数据捕捉与数据分析运用于古筝教学之上,带来大数据时代新的学琴体验。
创新传承,民乐悠扬入万家
每一届民乐盛典,都是民乐界的一次盛大聚会,汇聚了众多民乐大咖与经典名曲,积极运用多种传播方式,旨在拉近民乐与广大爱好者及民众的距离,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熏染。
随着国潮文化的蓬勃兴起,以及直播、短视频等新兴传播方式的广泛普及,民乐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入更多人的生活。
“拉奏的时候,要营造出鸟儿叽叽喳喳从远处飞来的感觉,每个音可以稍微延长一些,这样更有画面感。到第二遍的时候再完全放开,仿佛鸟儿一下子就飞到了头顶上……”近日,我省二胡演奏家邓建栋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分享了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的演奏心得和技巧。据统计,连续一周的时间,众多二胡名家陆续走进全国二胡骨干教师(含新文艺群体)培训班,在线观看人数超29万人次,点赞超145.8万次。
传统民乐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审美习惯和日常生活?张正弟说,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文旅上新记”活动中,演出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民乐在这一过程中尚有巨大的创新空间。据透露,江苏省内的一家地方民乐团正在筹划以“文旅+民乐”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
民乐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坚实支撑。江苏作为民乐人才辈出的地方,涌现了多位荣获二胡、古筝、琵琶等项目“金钟奖”的杰出艺术家。“在民乐人才梯队建设上,江苏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我们仍需不断努力。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及相关机制,为年轻一代搭建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杜小甦说。
民乐在广大青少年中的传承也尤为重要。记者获悉,刚刚结束的2024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二胡展演中,江苏音协选送的选手共获评“新星”5人、“新秀”3人、“新人”3人,位居全国前列,显示了江苏民乐代代相传、新人辈出的喜人景象。
“民乐是中华民族根和魂的结晶、气韵,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来江苏参加民乐盛典的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于红梅表示,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民乐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底蕴,让生活更加美好、精神更加升华。
传承创新,让民乐的悠扬旋律回荡在人们的心中,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美好桥梁。
(记者陈洁顾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