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今年以来,淮安市淮阴区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聚焦企业需求,整合法律服务职能,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防控为先,打好法治保障“组合拳”。聚焦矛盾风险预测、防范、处置、引导等全链条,构建矛盾纠纷全周期治理机制,提升非诉纠纷化解质效。联合区法院开展诉调衔接集约化改革,设立涉企诉调衔接小组,重点调解企业涉诉纠纷。强化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江苏胜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13个企业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排查企业用工、拖欠工资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指导调解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涉企纠纷快速处置机制,集中力量快速妥善解决涉企纠纷。
二是服务为要,提升群众企业“安全感”。紧盯市场主体法治需求,组织律师顾问团,与小微企业结对开展“淮律·零距离”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风险评估等“菜单式”服务,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排查经营管理的法律风险,提供风险防范举措和法律建议。建立工业园区“一企一顾问”服务机制,围绕园区环境保护、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提供法律建议,为重大规范性文件、重大招商引资合同等提供法律咨询意见。
三是执法为柔,推动政商关系“良循环”。启动“法管家”模式服务全程,绘制“六步流程图”,从提拟发文到发文备案六个步骤10个环节的时间节点、材料清单及注意要点,“全流程”指导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全面评查涉企案卷,建立问题清单,及时发现、纠正违法和不合理行政执法行为,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
(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