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和‘苏超’看似不相关,实则在某些方面存在共通之处。”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魏艳鸣看到这组楹联书法摄影明信片后非常高兴,对“苏超”明信片这一文化创新形式表示深深赞同。
楹联除了文学艺术性之外,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性,这种实用价值相比其他文学体裁更为明显。魏艳鸣说:“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老人庆祝生日喜欢用贺寿联,各地亭台楼阁也都要挂楹联,因而楹联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苏超’所代表的现代体育也是如此。另外,楹联有着严格的格律,它对仗、平仄,整齐划一有力量,与足球比赛一样,都需要我们在规则之下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此次我们为‘苏超’创作的楹联特意采用‘四七结构’,上下联各有11字,与足球赛上场人数吻合,从而在铿锵有力的节奏感中,让两者的关联充分凸显。”
“明信片在我们小时候备受欢迎,向同学、家人表达祝福时,我们通常会寄一张明信片。今天的我们对于这种形式仍深有感情。现在,楹联的呈现从传统的门柱延伸到明信片上,拓展了新空间,也为明信片注入了更多传统文化内涵,十分有意义。”在魏艳鸣看来,很多人可能对楹联处于一种敬而远之的状态,觉得“它很好,但离我很遥远”。如今楹联印在明信片上,大家手中握着实物,可以近距离欣赏,在使用中产生情感的关联,从而潜移默化地浸润其中。魏艳鸣相信,“苏超”明信片一定会受到各行各业的喜爱,甚至会成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启蒙老师,为他们播下一粒种子,并终有一日长成参天大树。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